当前位置: 首页  >  反邪动态 > 正文

通辽市科左中旗:非遗吉祥“四宝”亮剑!草原反邪出妙招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付晓霞      2025-04-21

当悠扬的马头琴声遇见反邪教警示标语,当剪纸艺术剪出"崇尚科学"的图腾,草原非遗文化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近日,通辽市科左中旗公安局政保大队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将马头琴、皮雕、蒙古香、剪纸等四项国家级非遗文化与反邪教宣传深度融合,创作出系列主题海报。这场“传统文化+社会治理”‘的破圈尝试,即将通过线上线下全平台与公众见面。小编带您直击创作幕后。

 

非遗传承遇上反邪教新课题

走进科左中旗非遗保护中心,四幅1.5米高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

科左中旗公安局政保大队反邪教海报借用科左中旗非遗马头琴、皮雕、剪纸、蒙古香四个非遗作品。传统之美与反邪教宣传相遇,用文化符号开展反邪教创意宣传,让反邪教宣传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马头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报“琴声悠扬,反邪有声”,将马头琴传统乐器与现代、文化与正气结合在一起,一动一静(马头琴演奏是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而非遗文化和反邪教宣传则更多地体现在静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中)的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赋予了其更加深远的文化社会价值。

 

科尔沁皮雕:起源于蒙古族的传统皮具制作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色彩对比强烈,海报“巧夺天工,邪不压正”象征着反邪教如科尔沁皮雕作品上的每一刀每一划,都是对邪教的有力回击和坚决抵制,在艺术与正义的双重光辉下,邪教无法立足,正义与真理终将胜利。

 

清朝宫廷药香制作技艺(蒙古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其制作工艺独特。海报“芬芳馥郁,邪念自消”意味着如蒙古香芬芳馥郁,正气充盈,邪念难以滋生。

 

剪纸:科尔沁剪纸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海报“活灵活现,驱邪避害”,通常以虎、狮、龙等凶猛的动物为形象,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威严,以达到驱邪避害的目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邪恶力量的憎恶。

“这些作品经历了4个多月27稿修改”,政保大队教导员指着皮雕海报上的莲花纹样说:“我们走访了辖区8位非遗传承人,最终确定用“草原四宝”隐喻正义力量,让农牧民一看就懂。”

据悉,所有作品均通过旗非遗专家委员会伦理审核,确保文化符号使用合规。评审组组长包香玉表示:“这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让古老技艺在守护社会安宁中焕发新生。”

线上线下融合传播 打造沉浸式宣传体验

该海报主设计政保大队教导员透露,海报发布后将启动立体化传播:  

线上:制作“非遗+反邪教”系列短视频

文化故事篇:以非遗传承人口述“传统文化中的正气精神”为切入点,引出反邪教主题。

互动挑战篇:发起#非遗守护正气#话题,鼓励网友农牧民用马头琴、剪纸、皮雕、蒙古香等创作反邪教元素作品并@官方账号,优秀作品可获得非遗体验资格。

“线下”:在反邪教宣传月期间,搭配蒙古族传统活动(如:草原那达慕,赛马节)巡回展示,同步开展马头琴快闪表演、蒙古香制作体验等互动活动。

校园专场:组织非遗体验课(如剪纸、皮雕),同时开展反邪教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创作反邪教主题非遗作品。

文化墙与公共空间植入:在公交站台、社区宣传栏、旅游景区等区域张贴海报,搭配二维码链接至反邪教科普页面,形成随处可见、扫码可学“的宣传网络。  

从文化馆展厅到牧民毡房,从微信朋友圈到那达慕盛会,这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反邪教对话正在科尔沁草原掀起浪潮。正如宣传标语所言:“马头琴拉响正气歌,蒙古香涤净蒙昧心”,当文化自信筑牢精神防线,邪教阴霾自无处容身。  

【责任编辑:鸿凌】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