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喀喇沁旗创新实践“1+2+3+4”工作法,将反邪教宣传充分融入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中,持续推动反邪教宣传工作创“新”出“彩”。
强化部署,打造“一支队伍”
喀喇沁旗主动作为,将反邪教宣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与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同时,为真正让文明之风“吹”遍喀喇沁,旗反邪教协会沟通联系了社工部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经多方协商,将反邪教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邪教,共建和谐美丽乡村;组织各乡镇(街道)整合力量,以“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为标准,挑选优秀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村“两委”成员组建反邪教信息员、宣传员等队伍,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班、学习研讨及考察交流活动,实现反邪教相关活动专业化和常态化,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反邪教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反邪教基层力量。
融合创新,坚守“两个阵地”
坚守“传统阵地”和“新兴媒体”两个宣传阵地,变“单打独斗”为“同频共振”。用好基层宣教阵地夯实“传统战场”。充分发挥175个村(社区)“一墙一窗”警示教育宣传栏作用,结合基层平安创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等载体,持续开展好对重点场所、重点群体的针对性宣传;全力打造反邪教警示教育巡回展,以“沉浸+互动式”体验形式深入景点、宗教场所、集市等人流量多的区域宣传反邪教知识;以关爱之家建设为抓手,重新打造心理咨询室、道德讲堂、警示教育中心、“喀旗反邪”工作室、情绪发泄室、档案室等特色功能室,大力推进对涉邪人员的宣传、关爱工作。用好网络媒体跟进“新兴阵地”。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网格员群等公开宣传反邪教知识,推送反邪教法律法规、《喀喇沁旗关于有奖举报涉邪教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告》、典型案例、短视频等作品300余篇(条),受众10万余人次,有力增强干部群众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采用具有平民化、生活化表达方式,制作反邪教微课堂《邪教是怎样骗人的》《邪教的特征》《什么是邪教》等5期,制作《反邪教知识问答》4期,大力打造出彩又“出圈”的反邪教内容,多角度、多形式普及反邪教知识,揭批邪教危害。
精准防范,聚焦“三个重点”
抓牢三个“重点”,精准发力、分类施策开展反邪教宣传。一是重点时段强化宣传。紧扣“两节”、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在人员密集场通过所悬挂条幅、摆放展板等方式,结合发放纸抽、围裙、布兜等小产品进行警示宣传,引导群众识邪防邪。以“三·八”国际妇女节、“学雷锋纪念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花山社区、长安社区等15个社区,通过反邪教知识宣讲、观看专题片、案例讲解等方式,引导群众增强防范意识。二是重点区域持续宣传。利用家庭、学校、单位等构建反邪教知识警示“点”,利用重要交通路网、宣传站点、红色教育基地构建反邪教知识宣传“线”,统筹各方力量构建反邪教知识教育“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警示宣传整体格局,大力推进反邪教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宗教场所、进集市、进商铺、进军营等,开展春风化雨式警示教育。三是重点人群专题宣传。抓好“机关群体”,将反邪教宣传与“党日活动”结合,向干部讲解反邪教知识、法律法规,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辨别邪教及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邪教的能力。抓好“易感群体”,针对案件多发重点区域,结合村(社区)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将反邪教宣传向家门口拓展延伸,进一步提升宣传质效。抓好“学生群体”,统筹全旗39所学校881个班级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采取知识广播、专题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实现反邪教知识“学校教育学生、学生传递家长、家长传递社会”。
凝聚合力,坚持“四个结合”
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将反邪教宣传教育纳入村(社区)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集中学习反邪教知识,夯实基层反邪教根基。结合网格化治理,推行“网格化+反邪教”工作模式,发动镇村干部、包片民警和网格员,走访辖区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将反邪教工作融入群众文体活动中,定期组织开展面向群众的文体娱乐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反邪教知识,引导群众自觉远离邪教。结合基层普法宣传,将反邪教法律法规纳入法治宣传月活动中,让群众处处见“法”、心中有“法”、主动用“法”,最大限度地挤压邪教组织活动空间。
【责任编辑:刘宇琦,审核:马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