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邪教工作是国家赋予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工作之一。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在各级党委政法委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严肃、创新、常态为反邪教宣传工作要求,以“反邪+”的形式,与乡村文旅活动、宗教场所、暑期家庭课堂等有机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邪教宣传工作经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反邪教宣传工作网络
大城子镇高度重视反邪教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平安建设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司法所等多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反邪教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范围内反邪教活动的指导和督导,并将反邪教工作纳入镇党委工作清单向各行政村派发。各村也建立了反邪教宣传活动志愿者队伍。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确保了反邪教工作的高效运转。
创新宣传方式“反邪+”,打造立体式反邪教宣传圈
反邪+网络,增强传播广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网格群等,发布反邪教知识、邪教举报途径、案例警示等内容,增强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通过在“智慧大城子”公众号上发布反邪教知识、举报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实施奖励的公告等信息,打破反邪教宣传工作的时限性。在17个网格员信息交流群中转发“宁城政法”公众号发布的反邪教宣传动态信息,实现反邪宣传通过网络与群众“零距离”。
反邪+文化,增加宣传趣味。结合宁城县首届油菜花露营季暨番茄文化节、大梁东村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组织20余名反邪教宣传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以多种方式创新宣传反邪教知识。一是开展“反邪大喇叭”宣讲活动,志愿者在宣传点为前来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进行讲解,用“土话”讲解邪教的种类和危害、如何抵制和防范邪教,呼吁大家健康生活,抵制邪教,并向群众普及举报邪教活动的方式和渠道。二是开展有奖问答环节,以实用的环保手提袋等作为奖品,现场向群众提问一些关于抵制邪教渗透传播的问题,快问快答,加深群众对反邪教知识的印象。以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为活动平台开展零距离的反邪教宣传活动,群众不仅感受到热闹欢乐的文化活动氛围,还在流动科普点的趣味活动及宣讲过程中接受了反邪知识的沁润,寓教于乐。
反邪+暑期家庭课堂,覆盖家庭最小单元。大城子镇基层社会治理办公室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到大城子镇行政村为正值暑假期间的学生举办了反邪教警示教育暑期家庭课堂,邀请大城子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张玉莲老师为孩子们亲自示范、现场教学,带领正值暑期的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非遗的魅力,为暑假期间的孩子们丰富了暑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防邪反邪意识,用童真“无邪”筑牢反邪家庭防线,以小家庭为点,以反邪教宣传为线,织牢社会面的反邪教的大网,提高全民识邪、拒邪、防邪、反邪能力,是反邪教宣传走近孩子、走进家庭的一次成功探索。
反邪+宗教,发挥扶正祛邪积极作用。结合政法委上级指示,按照《关于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进宗教场所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依托大城子法轮寺开展反邪教宣传进宗教场所的活动。利用发放传单、宣传册和环保手袋等反邪教宣传品,对信教群众进行反邪警示教育宣传,充分发挥宗教界在防范和抵制邪教中正本清源、扶正祛邪的作用,增强其抵御邪教渗透能力,有效防范遏制邪教和有害气功组织向宗教场所渗透。
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了反邪教宣传活动5次,发放反邪教宣传手册1000余本,邪教举报途径传单1500余张,环保手袋、套尺等宣传物料1580余份。通过在反邪教宣传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造以“反邪+”为品牌的立体式反邪教宣传圈,将反邪教宣传工作与乡村文化旅游、暑期家庭课堂、宗教场所等有机融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反邪教宣传工作,提升工作实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反邪教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刘宇琦,审核:马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