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现代医学要关注“人”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赵美娟      2024-12-18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教研室教授   赵美娟

医学源远流长,在变与不变中,满足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健康需求。变化着的,是医学对健康与生命的认识程度与诊疗方式;不变的,是医学造福民生福祉,满足健康需求的使命。

回看医学史,借用意大利学者卡斯蒂廖尼在其著作《医学史》中的概括:“医学史不仅是一部技术成就史,还是一部艺术与精神追求史;医学史不只是事实的历史,也是人物的历史,更是观念的历史。”这段表述提示我们,医学史贯穿着一条人类自我生命认知的方式方法链,存在着观念维度上的结构性调整。

今天已经证实,人的生命健康,既有生物-生理维度的“实体”,也包括精神心理的另一种“实体”;医学既包括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既离不开工具理性,也离不开人文理性。忽视哪一种视角与方法,都是违背人的生命健康的内在规律,都将在现实的临床诊疗中遭遇挫折。

大量实例不断告诫医学从业者,逻辑上成立的,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诊疗决策在“能为尽为”与“应为可为”之间,最终决策则是患者被充分告知后作出的。每位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病史、家庭环境、经济条件、职业背景、个性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其健康的系统要素。因此,弥补机械还原论的机械、抽象、僵化等缺陷,代之以系统复杂性理论与方法,正视人生命健康问题本有的系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我们首先要充分认清一个现实:应对当代慢性功能性疾病,已无法再继续沿用针对传染性疾病那套观念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的疾病谱与死亡谱清晰显示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慢性功能性疾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机体代谢失调导致身体功能紊乱,本质上是有机体的自组织系统协调机制失衡。显然,系统性问题只能从系统着手进行疏导干预,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灵性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精神生活等,都成为有别于医学检测数据的“健康问题内容”纳入医学临床诊疗范围。当代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趋势,不断提示我们,在人类了解自身生命奥秘仍然十分有限的前提下,现代医学正在经历从治愈疾病为主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为主的医学价值观转向,这意味着全新的医学生命观和医学健康观的重塑。

必须意识到,追求健康长寿是医学现代化的未来趋势。面对健康需求的医学时代之问,我们除了重视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诊疗外,还要从更基本的生活方式入手,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人学”内容,纳入现代医学生态视野,弥补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视野的不足,把人生的价值、意义、文化,视为医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躯体,还要关注人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关注自然宇宙的全部生命世界,只有从这样的整体视角出发,才能契合生命真谛与健康智慧,赋予现代医学全新的价值功能意义。▲

 

【责任编辑:自然】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