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信 > 正文

兰亭老人坚持20多年 给海外侨胞写新年贺卡

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2017-01-09

 

  在余光中的《乡愁》中,他写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啊,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乡愁是一张从故乡漂洋过海的贺卡,乡愁是一声来自家乡人亲切的问候。

  姚国梁在为侨胞写新年贺卡

  20多年来,他给游子写贺卡

  兰亭镇侨联紫洪山村侨联分会的主席姚国梁,深知在外游子们对家乡的牵挂。这些天,他从早上8点多,就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为每一位在外的游子,书写带着满满牵挂和美好祝愿的贺卡。高度近视的他,戴着厚厚的镜片,几乎是贴着桌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誊写。

  姚国梁的办公室里,备着方便面,为了节省回家吃饭的时间,有时候,姚国梁索性用方便面应付中餐。

  先用黑色的签字笔,写一封简单的书信,有时是拉家常,有时是述说村里的变迁。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个性、身份,设计好祝福语,用红色的荧光笔,以篆体一笔一划书写出来。一张普通的贺卡,经他之手,已是一件艺术品。

  通信地址是动态信息,搬了家就有可能寄不到,老姚寄信前,要和对方进行电话确认。如果对方搬了家,换了号码,那电话可是要打上好几通了。

  紫洪山村是绍兴市唯一的“省五星级侨界之家”,有归侨、侨眷110户,差不多占了全村四分之一的人口。紫洪山村由于人多地少,很多村民很早外出谋生创业,足迹遍布全世界。

  “每年从11月份开始写贺卡,近300张贺卡,分圣诞节、元旦、春节三批送出节日祝福。”姚国梁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20多年了。他们收到贺卡,总是会打电话给我,然后高兴地说,因为贺卡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有的还会把每年的贺卡收藏起来。”

  为了让贺卡能及时寄出,姚国梁每周坐公交车去绍兴的邮政局寄贺卡。“比如寄到加拿大和寄到澳大利亚,邮费可能就不一样。我要确保每一张贺卡,都能送到远方的朋友手中。”姚国梁说。

  访问团来绍,他尽地主之谊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姚国梁就从事侨务工作。今年72岁的他,已经为兰亭镇和紫洪山村侨联事业贡献了近半生的时间。退休之后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因为放不下心中的牵挂,姚国梁担任起兰亭镇侨联紫洪山村侨联分会的主席,成为沟通国内外侨胞的纽带。

  就在上个月,绍兴旅港侨团故乡行访问团来到了绍兴。这其中,有不少是紫洪山村人,他们都想和姚国梁叙叙旧。因为白天有规定的行程,姚国梁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和他们在酒店的房间内聊聊天。

  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大家亲切地拉着姚国梁的手,和他一聊就是4个小时。凌晨1点,姚国梁才离开酒店。第二天7点不到,姚国梁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上月12日,访问团中的  王锦兴 先生想回紫洪山村祭祖,姚国梁上午陪着王锦兴回到老家祭祖,下午又陪他到柯岩王锦兴母亲的坟头上香。

  访问团走后的第二天,姚国梁还陪同香港绍兴旅港同乡会常务副会长石福水回老家紫洪山村办完家事,并送他到萧山机场。

  这样的日程安排,对于一个七旬老人来说,是异常忙碌和辛苦的,但姚国梁乐在其中。“从香港到绍兴,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我肯定要尽到地主之谊。”姚国梁说。

  姚国梁写的新年贺卡

  村里村事,他的功劳满满

  姚国梁告诉记者,有的侨胞来绍兴时,怕麻烦政府部门,喜欢单独和他联系,有的到了机场需要他安排车辆前去接送,有的需要他提前做一些扫墓准备工作……每一次侨胞提出的要求,年事已高的姚国梁从不推却,主动帮助他们细细落实。

  2015年,侨胞章善荣香港回来做90岁大寿,姚国梁3天3夜忙前忙后布置做寿场地,写起喜庆对联,请来戏台班子;侨胞章传信回家办事,姚国梁二话不说,主动为他们出主意落实相关方案。

  姚国梁就这样,为家乡和侨胞搭起了一座桥。

  记者来到紫洪山村的文化礼堂,只见这里格外敞亮,村民们自豪地说,这是绍兴地区建造的第一座村级文化礼堂。而建文化礼堂的30万元,便是姚国梁联系章传信、石福水、郦荣光、章其尧等6位香港同胞捐赠的。

  姚国梁说,村里的一草一木对于侨胞们来说,都是乡愁,侨胞们很关注村里的开发建设,只要村里有需要,侨胞们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对待。

  2002年,为改善新村委办公场所及修缮濒临倒塌的古庙关殿庙,姚国梁联系侨胞港胞,收到捐赠折合人民币12万余元;2007年底,姚国梁为紫洪山村全体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争取到捐助款3万元,为全镇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争取到救助捐款3万元;2009年,为救助村里的困难侨眷和村民,姚国梁又筹到了5万元捐赠款,并专门设立了紫洪山村“济困扶贫爱心基金会”。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