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高中华:大字瘦金体的开拓者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史平      2020-02-18


  我和高中华老师相识,是在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一次书展中。当时他的毛体书法形神兼备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


高中华临摹的毛泽东七律《长征》


  然而,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而立之年的高中华搁置下已经颇有成就的毛体,转而死心塌地的拥抱瘦金体呢?

  高中华自己说,除了自身的偏好和缘分外,最关键的还是瘦金体独特的魅力。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赞美瘦金体:

  瘦与金,仿佛贫穷与富贵,

  凑在一起,居然有一种别致的味道和气息。

  ……

  而这瘦里,就有了山的寒水的瘦。

  这金里,又有了人世间最真实的沉重和亮色。


  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经说过,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他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书法艺术之所以称其为中华民族之魂,就是因为它有风骨,瘦金体书法中所体现的熠熠生辉的别样风骨,不仅饱含着宋徽宗赵佶丰富的文化修养,孤傲的皇家风度,其书法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强烈力度之美、体势之美,如同万物之灵的生命个体,生动而鲜活,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律动。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被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宋徽宗作品:瑞鹤图题诗


  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


  经过十数年的临摹创作,高中华先生近年来在中国书坛瘦金体堪称一枝独秀,无论是笔墨功力还是章法结构都颇具特色,作品日臻成熟,在圈内圈外广受赞誉。


高中华作品《诫子书》


高中华发表在网上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


  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并且让书家推崇的,是高中华瘦金体的大楷作品。


高中华四尺对联作品


  因为宋徽宗留下的作品只有《秾芳诗贴》作为写大楷作品的参照,而《秾芳诗贴》的单字也只有12厘米大小。导致现在瘦金体书法作品的整体状况就是:几乎没有大楷作品,更不要提榜书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笔法。因为没有瘦金体书写大楷榜书的笔法可供借鉴。


  清代名家包世臣曾经说过:书体虽殊,而大小相等,则法出一辙。至书碑题额,本出一手,大小既殊,则笔法顿异。


  但如果只写些扇面、册页、手卷、小条幅,那么瘦金体的创作领域就大大的缩小了。倒底瘦金体能不能写大字呢?高中华的回答是肯定的。

原因只有一个,瘦金体的用笔方法,与其他书体没有太大的区别。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笔法千古不易。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高中华认为,其他书体能够完成的任务,瘦金体也能。

首先要肯定瘦金体的笔法和传统笔法无异,这也是肯定瘦金体的重要依据

比如:写瘦金体的凤头撇,完全可以参照《九成宫》的“以”字或者《兰亭序》的“咸”字,田英章老师跟这个笔法叫做“抖笔”。



简单一句话,用传统笔法来写瘦金体的笔画是毫无问题的。这也是写好瘦金体大字的关键。

2、临摹懂得取舍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高中华临摹瘦金体的两个理念:

赵佶是人不是神,他的作品不是每个字都是完美的,要敢于认识他的不足。

比如下面来自《千字文》中的几个字:



这两个字的“豆”,由于下面两点过低,而且明显偏右,使得整个字,重心不稳。

在用笔上,高中华一直强调“不追求,不夸大”,甚至弱化瘦金体个性的元素。



比如“初”字的鹤脚竖和“刀”字的横折部分,都是属于赵佶富有个性的东西,但却不具备书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所以要弱化他。这就是“舍”。

再比如他的撇,有些练习者美其名曰“剑撇”,但看上去直直的,很单调,缺少艺术性。



再比如上面的勾,偶尔写一个可以,但不能都是这样。

事实上,宋徽宗的书法,即便是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秾芳诗帖》和济渎庙《灵符碑》比较

高中华曾经做过这的比喻:宋徽宗早期的作品如《千字文》,可以用天真烂漫的少女来形容,《瑞鹤题图诗》可以用端庄秀美的淑女来形容,



而《灵符碑》可以用安静谦和的君子来形容。

简而言之,懂得取舍、扬长避短是写好瘦金体大楷的灵魂,这样既保持了瘦金体的整体面貌,还使这种字体立得住,有气魄。  

3.写好瘦金体大字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笔法。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字不是小字的放大

高中华也非常赞同这一点,用写《千字文》的笔法写大字肯定是不妥的。

高中华介绍说,它学书法是从欧体《九成宫》入手,后学二王、魏碑、隶书等等,可见其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他写好瘦金体的保障:既然宋徽宗没有大字作品做参考,那就向其他书体学习吧。


高中华的欧体作品和隶书作品

从上面两幅作品我们体会到,高中华精湛的笔法或许是从欧体“竖钩”的写法上得到体会。欧体竖钩独特的结构特点,是大部分初学者难以逾越的高山。而高中华结合瘦金体竖钩的技法,使用一笔出钩的方法,不仅写出了欧体内圆外方的特点,并且大大提高了欧体竖钩的书写性。(可百度搜索“高中华欧体竖钩”)

4、向前辈学习

这个前辈就是于非闇。

在赵佶之后,写瘦金体比较有影响的有金朝皇帝金章宗完颜璟,还有就是近代著名工笔花鸟大师于非闇先生,他被誉为近代首屈一指的瘦金体书法。他的瘦金体虽然在结构上与原迹差别较大,但胜在一个活字,自然潇洒,用墨大胆。



 

为此,高老师临摹了很多于老的书法作品,获益良多。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临摹经验,现在高中华不但能写20厘米的大楷,甚至可以写40厘米的榜书。



下面来欣赏下高中华老师的作品吧:



六尺横幅作品(单字在25厘米左右)
















高中华习字之余,还刻苦钻研文化历史,已经在瘦金体的研究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风格,成为写好瘦金体大字的当代书法第一人。(史平)



【责任编辑:自然】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