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天才,我们恨不能献上膝盖以表崇拜。而你又对世纪历史上的这两位全才了解多少?
一位是未来世界穿越的达芬奇,一位是来自星星的沈括。如果非要将其一比高低,也并非没有答案。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誉沈括为中国通,对达芬奇最高的评价是半千年后西方的沈括。此时,你一定会搜肠刮肚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寻找关于沈括的片段,但却惊讶于作为中国人对沈括认知的缺失。
中国人对于历史的了解,无外乎史书间的字句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文化。而像沈括这般如此才华卓绝又对科学有很大贡献的古代人却没有垂名青史,也没有成为百姓敬重的圣贤。沈括才高名微的现象想来还是挺有趣的,闲话间难免想一探究竟。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翁,北宋浙江钱塘人。不仅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音乐文艺,对占卜医药也有所研究。他首倡的“十二气历”与今天我们所用的公历相似,把一年分为12个月。十二气历与天体运行规律吻合,即科学又具实用意义。他还发现了地磁偏角,对小孔成像、凹凸镜放大缩小作用等光学现象也做了通俗生动的论述。更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方向,创立“隙积术”“会圆术”。而沈括虽非以医药为业,却校正本草名物的混乱,探究各种药物功效,提出采药原则……就连石油也是由沈括命名,沿用至今。
而就是这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咖,却是余秋雨不愿提及的人。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认为沈括在乌台诗案中起了坏作用,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就乌台诗案口诛笔伐沈括的为人。大多数人一致认为沈括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说沈括与苏轼相遇,手录其近期诗作拿来欣赏,归时签帖以进。后李定等人借题发挥,说苏轼不敬皇帝,用莫须有的罪名将苏轼卷入文字狱中。由此,沈括变成了人们心目中妒贤嫉能的小人。且沈括与王安石都是革新变法一派,但王安石在守旧势力的反扑下不得已罢相,沈括竟起草万言书论证其变法之荒谬。
沈括不仅在政治与文学史上成了不折不扣的反面典型。家庭生活中还被妻子张氏百般虐待。张氏经常对其又打又骂,不避子女。有一次甚至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而张氏病死后,沈括非但没有觉得解放,还觉得怅然若失。
找找关于沈括少有的资料,不禁有些感慨。这更像是两个人的形象,我们意识中无非就是好人与坏人,而沈括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究竟算什么?
尽管有人对沈括乌台诗案中起的作用也有不同看法,但却无法忽略其作为政客与文人的性格弱点。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追求尽善尽美,对于名人的黑历史大都选择避而不谈。这也就是沈括为什么才高而名微的原因了。
【责任编辑: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