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参加超女比赛,在她来说是一个非常突然的情况,“虽然我学的音乐,但我规划或想象中的音乐路径,完全不是这样的”,后来夺得冠军,她自己发现:“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最关键的是,也回不去了。”
虽然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李宇春回答记者问题都很简短,不太爱聊。但她的助理则提示说,春春最爱聊音乐,音乐的话题她能敞开说很多。为此记者权衡了一下,决定话题从“玉米”开始。在这个容易“见异思迁”的时代,“玉米”确实是一个相对封闭又高度忠诚的粉丝群,这份默契,也一直被多方议论,甚至猜测,没想到这个话题仿佛是个出口,李宇春向记者说了很多心里话。当然,成名后的“短暂失忆”,是她说的最多的。
李宇春说,自己大概用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适应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嗯……现在回忆起来,我从2005年底,到2006年,这整个的一年,都处于一个失忆状态,也就是说,我现在回想的话,这一段的记忆是比较模糊的——这期间,我做了什么,见了谁,我现在都想不起来了”。
那时她很忙,那会经纪公司安排了很多工作,“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不太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又不懂得拒绝,所以基本上每天都会飞不同的城市,但我都没有记忆了”。说到这里,她略皱眉想了一会,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去概括那时的状态和心态,但看得出来,她不喜欢那个状态下的她自己,“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访问,为什么要拍大片”。
出道时的艰辛,估计也是她心理上有选择性忘记这段记忆的原因,她告诉记者,那时并没有人来引导自己的,一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忽然要面临那么多从未想象过的事情,也没有艺人培训,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感觉去摸索,去适应,“而且那时的状态是需要我很快速地去适应,所以关于那一年,我很失忆。”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也有可能,那个时候飞的频率太高,去的地方太多,我自己真的都不太记得了。
不过这样迷茫的时期,好在还有“玉米”们,李宇春说,如今见到歌迷们的感觉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开演唱会的时候,我在舞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面孔,心里会有很多感慨”。她说,这次来上海参加活动,有演出部分,当天她去彩排,路上看到不少歌迷拿着“李宇春”的灯牌,心里的第一感觉是“感动”,“而10年前,我看到这些,是高兴,那会的感动没有现在这么浓烈”。如今她这份感动是不断出现的,比如,有时候在网上,看到有歌迷跟她代言的产品拍照,摆出一些很好玩的造型时,“可能这就是成长吧”。
11年来,对源源不绝的质疑和揣测,李宇春几乎从不回应。她自称是个“被动型”的人,把精力都用在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上。
春春今年发行了四张EP,分别是《野》《蛮》《生》《长》,“野蛮生长”是她喜欢的四个字,也开过“野蛮生长全国巡回演唱会”,上个月发的新歌《西门少年》是《长》中的一首歌。总共896字,说它是对自己出道以来经历的梳理、回应或者总结,甚至展望,大致都是可以的。
她告诉记者,去年回成都老家开了自己的10周年演唱会,“就像是一个契机吧,我从来没有表达过这10年来的心路历程。我从成都这座城市出发,10年了,我有些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10年对我和一些同龄人来说,我们也有一些共同经历,所以我写了《西门少年》,表达那种在路上追逐梦想,而遍地荆棘的状况”。
《西门少年》带有一种“自述式”的音乐风格,歌词是这样的,“我听到不同颜色的人在呐喊我的名字,不管那个声音是捍卫还是讽刺,我都只想说一句不好意思,因为我从来就不循规蹈矩服从压制的模子”,“不畏流血不惧流言不停奋力奔跑下去”……等等,她将难以忘怀和排遣的成长史进行了梳理,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初心未改、永葆热忱的西门少年。当然,今年她还有这样的新歌《那又怎样》,里面唱的是,“你常说我唱的歌,太幼稚不够深刻,我只能回应沉默”。
记者了解到,《野蛮生长》4张EP的总销量达到了600百万张,创造了新的数字音乐销售纪录。对于这个成绩,李宇春想了想说,第一张《野》让她惊到了,因为这一张的数据最高,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今年来,她特别容易感动,“因为音乐环境并不好,加上盗版什么的,我很多唱片公司的朋友都不从事这个行业了。”她也表示,好多人都问过她,会不会继续做音乐,她明确地说,做音乐是自己的爱好和热情,无论如何都会做下去,“这次发数字专辑时其实心里也没有底,这是我筹备了两年的作品,没想到得到这么多人喜欢,看到这个数字,我还是有一些小虚荣的”。
专辑销售火爆,也是她成立工作室自己做老板后的一大成绩,记者问她,在公司是不是“霸道总裁”,她笑着说,其实只在某一方面“霸道”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管理,这方面是交给其他同事在做,但在内容和创意,以及专辑企划上,“我是非常坚持的”,所以今年她的重心基本都在音乐上,巡演和发专辑,这是她最爱也最擅长的一块,对她来说特别特别重要,她用了两个“特别”来强调。
果然一聊到音乐,春春更放松,她喜欢不同风格的音乐,摇滚乐、电子乐等,也喜欢很多独立音乐人的作品。现在她横跨很多领域,比如拍电影、进时尚圈,她认为这些都是“养分”,带来了很多体验和灵感,让她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类型更加丰富。
“刚入行时,我比较自闭,接触电影后对我的帮助蛮大的,让我愿意去跟人交流”,2009年她就参与电影拍摄,遇到了各种导演,拍的方法也不同,但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她来说,一直希望能增进表演技能,为此还去尝试了8小时的话剧《如梦之梦》,“最近挺幸运的,刚找到了一个学院的表演老师,请他帮我梳理梳理,已经开始给我上私教小课啦”。
另外,从2012年起,李宇春也成为西方设计师最爱的中国面孔之一——长身玉立、肤白如雪、削肩平胸、眼神坚定。时尚场上的李宇春从不怯场,得到了很多国际大牌的青睐,在当下时尚圈可谓风生水起。可是说到初入时尚圈,李宇春非常干脆地说:“2005年就开始接触时尚方面的工作,但刚开始我一点也不喜欢,觉得它离我很远,那会参加时尚活动我就很格格不入,都是赶紧做完工作走掉。”
真正发生改变是在2012年,那年在北京的一个活动上,她与法国设计师高提耶聊天,一个外号叫老顽童的活泼老人,“后来我们又在巴黎见面,那次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北京时他很顽皮,而在他的工作室,他却是非常严肃,整个下午的定妆中,我一直穿着那身衣服,不能休息,觉得很累,但他却一直跪在地上整衣服,那么大年纪的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偏执的热爱,这一点也不亚于我自己在音乐上的较劲。这时我才领悟,其实大家都是在做与艺术相关的东西。”
春春告诉记者,现在看秀的机会多,她甚至还会去“偷师”,当然指的是音乐方面,“我发现不同的设计师在秀场选用的音乐也不同,所以我每次去看秀,不仅仅看服装,我还看他们的舞台舞美和灯光设计,尤其是对音乐的选择,音乐也代表了设计师的品位,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包括服装的故事,这是表面看不到的”。她有时会开着手机录音进秀场,“因为他们有些音乐非常小众和另类,很有意思”。
李宇春从出道就以帅气逼人的中性风格收获了大批拥趸。如今,李宇春的气质仍然是辨识度很高的标签。实际上,当下的李宇春常常走在时尚潮流的前沿, 她的许多街拍大片都为“玉米”们津津乐道。关于穿衣搭配她有不少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春春说,其实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状态还是挺不一样的,“我生活中还是喜欢舒服自然的,舒适度是首选”。在逛街、外出吃饭、喝咖啡和看电影的喜好程度排序中,她的顺序是:看电影,喝咖啡,偶尔外出吃饭,但逛街就真的很少,即便逛街,也是在国外多一些,国内就比较少,“逛街,真的本来就不是特别属于我的,我会去,但不会特别去”。所以她自称是“宅女”,在家喜欢做的事依然是看电影,因为工作忙,会补看之前没看的电影,其他就是看书或者写歌,也会做饭,但没有像其他明星那样养宠物,因为经常在出差,没时间照顾小动物。
记者之前听“玉米”说,李宇春在练一种很厉害的健身方式CROSSFIT,刚问出口,她笑着说其实刚开始练,自己的力量什么的,其实很差,没想到CROSSFIT这么难,在健身房请教练带着自己练。她开玩笑地说:“有朋友介绍说这个新的健身方式很好,让我去体验一下呗,我就去了,结果,第一次去试,发现完全不OK,因为那个运动量实在是太太太大了,然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又去了,连续去,后来觉得好像才行,查了资料才发现它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在那边上课的没有普通人,都是健身教练,我就坚持下来了。”
虽然平时为了演唱会,也会排练舞蹈,但她说这跟健身是两回事,排练舞蹈的话,每次就排个3-5小时,也不是很辛苦,而CROSSFIT就很惨烈,比如里面有个很恐怖的7分钟,7分钟内要完成多少组不同的动作,不能做任何停留休息,这中间的心率飙到简直要爆炸。
快问快答
K=扬子晚报记者 孔小平
L=李宇春
K:新歌《神回复》也让一众“玉米”有些紧张,他们担心你以后恋爱了,会不会就像歌里那样就私奔了啊?
L: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发生(恋情)之后会怎么选择,很多事情也许你会预想好了方向,但真发生时又不知道会是怎样,就像2005年时的我那样莫名走上了这条路。我在选歌时,看到这个歌词就非常喜欢。也许它抓到了我性格当中的一些东西,一些小叛逆,这种叛逆也不是离经叛道,而是有一个自己的倔强和坚持。
K:接下来的影视上的计划是什么?
L:客串的《摆渡人》马上要上映了。《捉妖记2》也确定加盟,不过还没开拍。接下来电影方面也会有更多的计划。
K:如今选秀节目依然火爆,也许大家都还想着能再复制一个李宇春?
L:(想了好一会):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不能被复制,嗯……而且我觉得,“复制”这个想法就不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性格属性,包括家庭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K:你现在都不玩微博了,也不更新,平时也会接受海量信息吗?
L:会刷朋友圈但不发。嗯,微博不上了,也就关注了5个APP和微信公众号,所以并没有因海量信息引发的焦虑。
【责任编辑: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