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赵薇:年华与蜕变

来源:中国网 作者:匿名      2016-07-25

  1998年,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荧屏,古灵精怪的小燕子,让她进入我们的视线;

  而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员,她一直在表演领域力求精进。她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长春国际电影节金鹿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四大电影奖项的影后;

  2007年,她重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师从著名导演田壮壮,修读导演硕士专业研究生;2013年,她带着他的毕业作品,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回归大银幕,最终,这部电影无论从艺术评价,还是市场反应,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她是赵薇。从当年红遍全中国的小燕子,到今天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担当。这一路有很多故事,是赵薇致给她青春的纪念。

  中国网: 

  首先谢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在采访前首先请和中国网的网友打声招呼。

  赵薇: 

  各位中国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薇,非常高兴能够做客这个节目。

  中国网: 

  谢谢赵薇。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上,《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这部电影获得了五项提名,包括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青年导演、年度男演员和年度编剧。其实我就有问题问您,在这五个提名里,您觉得哪个提名是让您最惊喜的一个提名?

  赵薇: 

  年度影片吧。

  中国网: 

  哪个提名是您最期望得奖的?

  赵薇: 

  年度男演员。

  中国网: 

  赵又廷。

  赵薇: 

  对,这部电影非常的幸运,大部分人都已经在不同的奖项里都有所收获,女演员也都拿过奖,作为新导演也拿过奖,编剧也拿过奖,其实我觉得赵又廷表现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希望他这次好运能够也有所收获。

  中国网: 

  其实你和赵又廷之前在一部钮承泽导演的电影《Live》里有非常好的合作,是不是那次的合作给了你们以后合作的机缘?

  赵薇: 

  对,因为通过那次合作你就会知道这个演员演戏到底怎么样,演员看演员还是非常清楚地知道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我当时跟他合作,其实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倒不是一起拍了个片子,而是给自己的电影物色了个男主角。

  中国网: 

  好聪明的导演。

  赵薇: 

  这是后来才想起来的,刚刚才想起来的。

  中国网: 

  我有一个问题,您是中国的顶尖女演员,您作为一个顶尖女演员选择去当导演,先去读研究生,然后自己去指导这么一部大片,其实很多人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冒险?或者他们会觉得比较惊讶?您能告诉我,您选择导演这条路,您的动力是什么?

  赵薇: 

  是因为我喜欢,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动机,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会给你带来是好还是不好,失败的可能性可能比成功还要高,所以,倒不是说你去做一个将来给你带来无限好处的事情,也可能很丢脸,也可能很失败,但我很喜欢,想尝试这件事情,这才是一个最大的动力。

  中国网: 

  其实有时候一件事情能做得非常的成功,就是因为你没有忘记你的初心。

  赵薇: 

  对,跟你的热爱有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网: 

  在您当这个导演的过程中,您觉得哪一个面临的问题您觉得是最大的挑战?

  赵薇: 

  最大的挑战就是发现一个很好的故事吧,发现一个很好的故事某种角度是很难的。

  中国网: 

  在做导演这个过程中,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哪方面呢?

   赵薇: 

  最大的困难,我觉得应该是如果以后我还在做这件事情的话,会更加的明显,因为《致青春》讲老实话,拍的还是跟我、跟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读大学啊,谈恋爱啊,未来面对生活和工作,跟我自己的经历和成长时间是类似的,所以,如果将来有机会选择一些跨度比较大的电影,可能那个时候会真的有难度。

  中国网: 

  其实您也给我们透露了您将来可能选择电影的一个方向。

  赵薇: 

  嗯。

  中国网: 

  通过这个过程,您觉得您哪个部分是通过指导这部片子成熟和成长最多的?

  赵薇: 

  哪个部分,因为我觉得导演还是一个很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工作,对我来说还是想法很多的人,但当演员的时候不可能按照你自己想的去让一部电影走,所以这也是当导演的快乐,你的想法不管是有趣的或者是无聊的,或者是种种尝试的,都可以放进去,这也是我对它觉得最大乐趣的地方。这也可能是最快乐、也是最难的地方。

  中国网: 

  我在看《致青春》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从电影院里出来,我最大的印象是说这部片子里也很多个角色,很多人物,但他们每个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的个性非常的鲜明,刻在我的心里。我当时就想这和导演的演员出身是不是有关系。

  赵薇: 

  应该是有关系的吧,因为我自己是演员出身,所以,我就比较注重演员的表演,也比较注重它的可看性。因为这场戏演员有没有感觉,拍出来无不无聊你是有感觉的,怎么调整的这场戏变得很好看,怎么扣人心弦,这个确实和学过表演有很大关系。

  中国网: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最后拿到了7.18亿的票房,您之前有没有预想过这个数字?

  赵薇: 

  当然没有想过,完全没有想过。当时就想拍一部不要赔钱的电影就好了。

  中国网: 

  现在您就想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如此成功,您觉得哪些因素可能是关键性的?

  赵薇: 

  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的观众其实都想在银幕上看到自己,以及看到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一些东西,电影好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好像不再是一个不会和自己切身发生联系的东西,其实这个片子很现实,和我们每个人的情感经历还有身份都那么的契合,所以,更多的观众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在电影里,我觉得这个是最打动观众的吧。

  中国网: 

  之后您在指导电影的时候,面对之前如此高的一个票房成绩会有压力吧?

  赵薇: 

  我个人目前为止觉得还好,我不会太去想这个问题,如果以后还拍,我还是同样的标准希望拍一部不赔钱的电影。

  中国网: 

  就可以了。

  赵薇: 

  对,我挺知足的。

  中国网: 

  大家现在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的赵薇导演,其实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他们认识赵薇还是从之前的一些影视作品开始,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您拍了那部《还珠格格》,当时非常轰动的效应和非常的成功,我想问一个问题,您觉得您身上有没有特质和我们大家喜欢的那个“小燕子”是重合的?

  赵薇: 

  比较直接吧。

  中国网: 

  您觉得在这点上您的性格和她比较像?

  赵薇: 

  对,然后胆子比较大。

  中国网: 

  之后您拍了《情深深,雨濛濛》,陆依萍这个角色和小燕子就非常不一样,我就可以看到一个专业的演员在她角色上的一种专业的追求。之后您又拍了一些电影,但现在大家看那些电影,有些电影并不是特别的成功,您当时会有一个失落的感觉吗?

  赵薇: 

  其实不会的,因为不是说任何一个成绩或者肯定都是一蹴而就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也不会天上掉馅饼,对我来说每个电影我只要认真地去做,它都是我走向自己或者别人认可的必须的路程。

  比如说今天有《致青春》,那跟很多部电影里不断的尝试和试图进步是有很大关系的。

  中国网: 

  我之前看到您说过一段非常好的话,我想念一下。我看到您说,虽然那些电影并不是特别成功,但是我一直觉得我是在那个过程中学习,学习有一天我具备这个能力去承受我应该得到的东西。其实当我看到《致青春》这么成功的时候,我对这段话就特别的有感触。您觉得在人生里有一些低潮,它的意义是什么?

  赵薇: 

  低潮我挺喜欢的,虽然大家觉得一路以来她好像挺成功的,其实一个非常成功的事件就容易让人忘记她有很多时间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但是我不反感低潮期,我也不反感低谷期,因为毕竟我这么大了,也经历了很多东西,我觉得那些都是让你能够悄悄地成长,是必须的一个经历。

  如果你走得每一步,大家都觉得鼓掌、风光、太完美了,我觉得很奇怪,那你付出和用功的时候是什么,我都觉得那是不现实的。

  中国网: 

  对。您有几部经典的作品《画皮1》《画皮2》还有《花木兰》,我们看到其实是开创了中国电影黄金搭档的典范,您和您的大学同学陈坤,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你们两个之间合作有没有特殊的化学作用?

  赵薇: 

  我想是有的,因为我们很小就认识了,又是大学同学,所以我们在一起演戏的时候彼此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我们是会互相给对方提意见的搭档。因为有的人跟你没有共同成长的经历,可能看到别人有问题不说,因为怕伤人自尊心,或者是你要做得都好才能说别人,但是我们会比较像学校里面的氛围,觉得你哪儿不好,我们会互相提,有时候你会怎么演,我们会各自说怎么演,然后从对方角度说觉得你这样想得不对或者你这样想得特别对,我觉得这是我们两个可以搭档好几部戏都很默契的原因。

  中国网: 

  也希望你们能继续有合作,因为之前的一些形象真的是太经典了。

  赵薇: 

  希望这样。

  中国网: 

  我们刚才聊了一位顶尖的女演员她去导了一部7.18亿的电影,下面我们聊另外一个顶尖的女演员,她出了唱片,然后拿了中国大陆的最佳歌手、最受欢迎歌手,哦不对,这两个人应该是同一个人。

  赵薇: 

  我的天,真不好意思,我对我的唱功一直不是满怀信心的。

  中国网: 

  但我一直非常喜欢您的音乐,我一直有个问题特别想问您,您的音乐里总能把一个演员情感传达最精湛的部分放到你的歌声里,我就想问这一点是怎么做到的?

  赵薇: 

  我对于唱歌还真的不是非常有自信,其实我对于做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有自信,但是一旦让我做的时候,因为我太害怕做不好就会努力地去做。

  中国网: 

  您在诠释一些歌曲的时候,一些感情上的表达有没有一些方法,或者说你不用特别的方法就能把一些东西给传达出来?

  赵薇: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觉得我对于唱歌还不是特别好,所以,大家爱听可能跟制作还行有关系吧。

  中国网: 

  但是和您的诠释歌曲的能力绝对是有关系的,因为我是听您的歌听了很多。

  赵薇: 

  唱歌当然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比如说我去演《情深深,雨濛濛》,我在里面演个歌女,我就唱了很多的歌,如果不去培养唱歌还是出唱片的话,可能对角色完成都有一定的障碍。

  中国网: 

  对于您来说很多艺术领域都是相通的。

  赵薇: 

  我觉得都是相通的。

   中国网: 

  您接下来在音乐方面有没有什么打算?

  赵薇: 

  目前还没有。因为我重新回到了我的老本行去演戏,跟陈可辛导演合作这部《亲爱的小孩》,对我来说我已经三年没有演戏了,怎么说呢,我也挺想创造一个新的角色给大家看。

   中国网: 

  您觉得新电影的角色哪一点是最让您欣赏的?

  赵薇: 

  最让我欣赏的就是情感,这个故事非常的真挚,因为它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你看了故事会觉得这全是真的事情。但是遭遇的这些主人公又不是你,那真的是被命运捉弄的一些人,所以也很难演,你要演一个真的被命运不停捉弄的角色是很难演,但你又很相信这种人是大有人在。当然这种主题,跟黄渤,你今天说的也对,他有一种责任感,你拍完这部电影以后,大家觉得好看以外,我觉得可能会让社会上更多的关注被拐卖儿童的事件,让大家重视这种事情,我觉得这种使命感是非常好的。

  中国网: 

  说到使命感,您在2004年的时候创办了赵薇奖学助学基金会,我查了一下资料,是十年来已经资助了575名孩子的学业,这个基金会已经运行了十年,我想知道在这十年,你一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赵薇: 

  我就是觉得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其实资助的学生大家可能觉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因为这个基金会并不是一个公立的,也不是一个有企业或者集团赞助的,它纯粹是我个人的。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可以帮助到别人,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量力而行吧。

  中国网: 

  在这十年里,有没有说有一些孩子的事真的让您记忆犹新?

  赵薇: 

  当然有,几年前我去给他们每个人颁助学金,大概有70多个初中、高中的学生,就有一个小女孩可能才念小学五、六年级,她就跟我说,那时候她还叫我赵薇姐姐吧,好几年前,她说赵薇姐姐,我以后也要像你这样。我开始很世故的以为像我这样当个明星,是吗?我说是吗?她说我要像你一样,做你做的这件事情,就是她也想成为一个去帮助别人的人,我给你这个助学金,鼓励你,她说我要成为你是这个,而不是你的职业和光环,这个让我很感动。

  中国网: 

  其实我在你身上,无论是你在电影上的成功还是你在慈善上的坚持,我都能看到你的很多发自内心的做事的动力,也让这件事情做得很纯粹,它也有可能更成功。

  赵薇: 

  嗯。

  中国网: 

  其实我经常看您的微博。

  赵薇: 

  你是我的粉丝。

  中国网: 

  那必须,我当时开微博就是因为您,2009年的时候就开了,您的微博上我最喜欢的图片就是你放的小四月和龙哥的照片,非常的温馨,非常的真实,我在这一点上就觉得您好像并没有像公众刻意地去回避什么。

  赵薇: 

  晒幸福。

  中国网: 

  不是这样,就是回避一些您的个人生活。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是怎么处理个人生活和公众人物的关系呢?

  赵薇: 

  我觉得你的身份和你的职业已经注定你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大众,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注意互补,因果,或者是注意这种平衡的一个人,这几点是我做很多事情都会想的一个原因。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多地去在我的工作,在我的生活中,或者在我的演艺中多谈我的家庭和我的个人私生活,因为某种角度我觉得那样才是一种平衡,因为成为一个没有秘密的人挺苍白的。

  中国网: 

  有很多很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一旦走入婚姻、走入家庭,可能演艺事业就会有一些停步,但我发现您没有,您结婚之后有了小四月之后,我觉得您作为一个演员和导演的冲劲更大了。

  赵薇: 

  这一点挺像个男孩的,人家说成家立业、三十而立,我觉得对女的也挺合适,反正该交代的也交代了,该完成的也完成了,那就做一些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吧,比较单纯一点。

  中国网: 

  其实有时候可能平衡好家庭生活,平衡好工作其实是挺难的一件事。

   赵薇: 

  只要家里人,不管是我的妈妈,还是我身边所有的人,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因为他们也喜欢看我演的戏,也喜欢看我导的戏,也喜欢我做下一个东西,所以,他们觉得当我要去做一件事业的时候,他们是很期待,很支持,很希望你做好,我觉得这个是很有关系的。

  中国网: 

  就是和家人的密切支持是分不开的?

  赵薇: 

  对,他们也希望你能做一个东西给他们看。包括我妈也说,你怎么老不演戏,我挺喜欢看你演戏的。

  中国网: 

  家人会比较支持,但小朋友有的时候还小,有时候看到妈妈又要外出工作,她会不会?

  赵薇: 

  她习惯了吧。

  中国网: 

  如果您告诉她说妈妈要来北京,要去哪儿拍戏,她一般会是什么反应?她会很难过?

  赵薇: 

  她会觉得很正常。

  中国网: 

  我觉得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教育方法。

  赵薇: 

  是。

  中国网: 

  孩子从小就比较识大体。

  赵薇: 

  我觉得只要有爱就行了,有爱的浓度就可以了,其实不一定天天在一块,但是如果心里没有爱的话,那有什么意义?你只要彼此相信那一份爱和真情,其实就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网: 

  您觉得其实在您的家庭生活里,一个主题还是“爱”这个字?

  赵薇: 

  对,互相的关心和爱吧。

  中国网: 

  其实我作为非常喜欢您的一个观众吧。

   赵薇: 

  你是90后吗?

  中国网: 

  我是80后。我是听着《大魔咒》长大的,之后特别喜欢您进了维京唱片做的音乐,我一直在等。我就继续问您一个问题,您有一张非常棒的专辑叫做《Double双》,然后我觉得这个名字就起得特别赵薇,因为我觉得赵薇的性格就是双面的,我在您的身上这么多年的观察,一方面能看到您身上的天真、简单,另一方面看到您身上的思辨和深刻,我有时候自己就想,会不会因为您身上的这种天真和简单,反而更能容纳这种思辨和深刻?

  赵薇: 

  我时而简单,时而思辨,看遇到什么事情吧,我觉得简单的事情就不要太复杂的去过多的思考,但如果真是很复杂的事情,也不要太简单的去想,就这样。

  中国网: 

  这是您对性格的解读?

  赵薇: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中国网: 

  自然而然。 之前我听李樯老师说他去过您家,您家里一面墙全都是书,我自己也特别喜欢一本书刘瑜写的《送你一颗子弹》。

  赵薇: 

  对,那个挺好看的,非常好看。

  中国网: 

  可是我不是刘瑜老师告诉我的,而是我看了您的微博,您的微博有一个推荐,然后之后我看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它现在几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赵薇: 

  对,是非常好看。

  中国网: 

  您最近在看什么书?

  赵薇: 

  我最近在看剧本。

  中国网: 

  我想问您看这么多书,您觉得这些书籍对于您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演员的帮助是什么?

  赵薇: 

  其实我现在看得比较少,我在小学四、五年级到高中那段时间非常爱看小说,非常爱看书,我的眼睛是生生看坏的,但并不是说看多少深厚的这种,就是爱看小说。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剧本的这种判断,虽然我并不能够决定我演的剧本到底写的怎样,但是我非常知道什么故事会是动人或感人的。

  中国网: 

  很多人说赵薇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赵薇: 

  不敢当。

  中国网: 

  您怎么评价?

  赵薇: 

  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吧,但有时候一不做好就被人说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其实我的目标不是做一个聪明的人,而只是希望做一个智慧的人,因为某种角度希望,因为人生的难题有无数个,智慧比较容易去开解,而不像聪明一样去挡过去,化解永远比躲过去更好。

  中国网: 

  其实我也希望您作为咱们青年的一个榜样,能够把不管是您的艺术成就,还是您的人生的智慧更多的传达给我们这些青年朋友,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赵薇: 

  现在有时候说太多心灵鸡汤也会被别人讽刺的,我都不太说心灵鸡汤了,但是我觉得病了的时候也说一说吧,就是这样的。

  中国网: 

  好的,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赵薇: 

  谢谢。

【责任编辑:难再续】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