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滴滴快的CEO程维: “互联网+出行”风口上的鹰

来源:央视梦想心力量 作者:佚名      2016-07-12

  移动互联江湖正在缔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神话。最新的神话见证者和幸运儿,是一家叫做“滴滴快的”的“互联网+出行”公司:2015年7月,这家公司刚刚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不仅刷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融资上限,也同时创造了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单笔非上市公司融资的纪录。

  物有所值。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移动出行信息平台,在刚过去的端午节,滴滴快的全平台呼叫880万单,平均每天接单近600万单,交易规模是第二名的6倍;入网出租车覆盖全国360个城市,专车覆盖61个城市;有135万出租车司机、40万专车司机在线;出租车日订单400万单,专车日订单最高150万单,用户打车成功率最高达90%。2015年1月,滴滴打车在推出打车和专车服务软件之后,又正式推出了企业出行服务产品——滴滴企业版,主打一站式企业商务用车市场,未来3年内或将为10万家中国企业提供出行用车服务,滴滴成为对企业用车业务乃至公对公用车市场的首吃螃蟹者。目前滴滴快的已是拥有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在内的一站式移动交通平台,成为了横跨出租、专车、快车、顺风车、企业级的出行平台,并在每一个垂直市场赢得了第一。未来滴滴快的还将陆续推出代驾、大巴、出租车专车拼车合乘等更多新产品和服务。  

  英雄不问出处,成功总是与梦想相伴。从80万元起步,三年做到150亿美元市值问鼎细分行业世界冠军,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只是一位1983年出生于江西上饶、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草根理工男——程维。身兼滴滴快的创始人、董事长和CEO,被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开创性创业家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移动出行信息平台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程维是如何让自己一步步梦想成真的呢?  

  “努力到无能为力无路可走,上天就会给你开一扇窗”  

  “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这是2012年6月6日嘀嘀打车开张之际,程维提出的口号。程维此前在阿里巴巴B2B工作六年,后在支付宝工作两年,做到事业部副总经理的级别,但终于还是不能拒绝内心“自主创业”的召唤。他曾先后否决了6个主意,最终决定做一款打车软件。尽管所有人都认为不靠谱,但程维坚信他看到的是未来。“中国互联网改变了‘衣食住’,而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改变‘行’”,程维认为,“人们在出行方面有痛点和需求。在没有打车软件之前,你也没觉得打车困难。而有了打车软件后,你就会发现在路边打车受冷受热是多么痛苦,而提前用打车软件叫辆车在楼下等你是那么惬意。”   

  创业之初的情形远没有想象的美好。头两个月,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只有昌平的一家仅百辆出租车的银山公司愿意合作,100个司机只有20台智能手机,只有8个人尝试性地安装了嘀嘀打车;9月9日APP上线,500个司机端上线亮灯的只有16个,第二天灭了8盏。司机认为“滴滴打车”是和运营商合伙骗流量,程维决定给司机一周5元的流量补助。没有订单,就找人去打车,招了兼职同学,每天给他400块钱,让他全北京打车,让这些司机感应到用户的信息。  

  2012年11月,在北京西客站出租车的蓄车池,滴滴打车花3000元租了一小块地方。出租车稍停即走,团队带着笔记本电脑冲上去,敲着玻璃窗,塞一张传单;给有智能手机的司机安装打车软件,教学使用。“那个地方是个过道,过堂风,站一个小时你会吹裂的,我们很多小伙子上一天班就会发烧,休息两天再来,真的跟红军打仗一样,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程维说。一个寒冷的冬天下来,四五个小伙伴在西客站安装了一万个司机端。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越往深里走问题越多。2013年4月,“摇摇招车”、“打车小秘”、“微打车”、“易打车”等十多家打车软件激烈竞争,常常是“滴滴打车”在这边设点,竞争对手就在对面设点。补贴大战、红包大战、政策红灯……嘀嘀打车能在40多家打车软件的血拼之中活到现在,“永不放弃”是程维最重要的法宝。“你想去的地方,其他人也想去”,烧完几十万天使投资、几近弹尽粮绝时,程维终于盼来了“贵人”。2012年11月,第一次超过100辆出租车同时在线,公司也收获了A轮融资——来自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2014年2月,“滴滴打车”完成了三轮融资,总共融资1.18亿美元,其中腾讯投资近5000万美元。  

  “打造一个梦幻团队,是CEO最重要的事情”  

  成为了BAT力量聚合体(集齐“阿里的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钱”),滴滴风头一时无两,为业界所津津乐道。“打造一个梦幻团队是CEO最重要的事情。”程维说。在滴滴打车内部有一句话,业务都是假的,只有团队才是真的。起初产品是找外包软件公司做的,软件一直没达到上线的标准,“工程师一看代码,就说这个水平太差了,基本没法用。”直到后来他遇到原百度研发经理张博。“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电话说:这是上天给我的礼物。”2013年8月,滴滴新任CTO张博带着技术团队推出“滴滴打车”的重构产品。  

  2014年6月,北京上地的一家小餐馆里,中国IT教父柳传志之女、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和程维一起用餐。第三次要投资这家明星公司却依然被拒,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不想一语正中程维下怀,惺惺相惜,滴滴就此开启了程维任董事长CEO、柳青任总裁的双巨头驱动模式。放弃千万身价甘愿降薪加入滴滴,柳青将原因归纳为当时看到了一家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价值巨大的企业,而创始人程维则是另一个吸引她的因素。“程维是一个极有远见、抱负和魄力,又愿意为梦想付出的人。他脚踏实地又目标高远,当时非常打动我,”柳青称,“我和程维是最好的朋友,在这一代年轻企业家里,程维在格局、心胸、眼光、能力等方面都是上上乘。”  

  百川归海,滴滴的团队文化对加入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滴滴、快的合并,没有裁员,两边核心管理层没有一个人离职,这是让外界难以想象、也是滴滴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和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着变化荷尔蒙的年轻团队一起成长,是一件绝对值得珍惜的事情。”柳青说。正是这样一支梦幻团队,让滴滴在“智能移动出行”这条没有路标的无尽长路上披荆斩棘,一路领跑。”  

  “用十年时间,改变传统出行模式”  

  “他是一个颠覆者,倚仗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板结了几十年的利益格局;他是一个改良者,用一个客户端,同时提高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和消费者的舒适度。他是2014年度互联网改变实体消费的翘楚,精准抓住了城市上班族打车难的痛点。他是科技改变生活的鲜活例证,告诉无数创业者,创新的步伐,永远要跟随消费者的脉动。” 《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4年度新经济人物”颁奖词中对程维的这段评价,也许对众多创业者不无启迪。  

  “打车软件这个业务肯定是长跑,比的是内功,核心是团队,团队表现出来的是软实力,例如服务。竞争的速度以分钟计,以秒计,不能懈怠,战役一场接一场。3600多滴滴人每一天的痛苦,每一分的努力,每一刻的坚持,都在改变这个世界。” 2015年5月22日,滴滴快的“出行梦想”发布会上,程维喊出了未来三年的目标:每天为3000万人出行提供服务,服务1000万司机,在任何地方3分钟有车来接,大范围地把出行的痛苦指数全部降到零。“今天整个中国一天有4.5亿人要出行,这里面有3000到5000万是用出租车和专车的用户,有1.5亿自驾,有将近2亿是公交,大多数的出行还是跟互联网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大概能做到的是6分钟有车停到你面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快的加速大家享受互联网出行带来的便利。”  

  畅想未来,程维豪情满怀:“我们要成立智能交通大数据研究室,我们希望将新能源车推广到大街小巷,我们希望代表中国企业再一次征战国际战场。” 谈到企业愿景,程维显得笃定而又人性化:“嘀嘀打车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是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第二件事是我们希望创办一家可以让员工在里面退休的公司,这是对我们员工的一个承诺,就是我们公司要给他提供足够保障,要在给他长远和保障之外提供平台去成长。”  

  十年一觉“出行梦”。“让出行更美好”,程维和滴滴人的梦想,也许才刚刚启程。

【责任编辑:难再续】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