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王传福: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

来源:央视梦想心力量 作者:佚名      2016-07-12

  人物介绍

  王传福安徽省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2009胡润百富榜”第1位。

  创业经历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比亚迪的出口极度萎缩。但在2002年7月31日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2001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2000年1.05亿美元),纳税0.24亿美元,有15000名员工。  

  王传福还有他的独到之处。与国内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往往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王传福从头到尾都是自主开发研制产品。不仅如此,王传福在工艺、原料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王传福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开发环节,利用比亚迪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订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镍镉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如果进口国外性能较好的钴,成本极高。比亚迪与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确了国内外钴的品质差距之后,制定了提高国产钴品质的详细办法,终于使国产钴达到国际品质要求,同时较国外产品成本低40%.由于负极材料应用极广,比亚迪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元。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为此,王传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王传福  

  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在今天已经结出硕果。根据《日经电子新闻》的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三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目前,比亚迪的生产规模达到了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60%的产品外销,手机领域的客户既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军,而无绳电话用户包括伟易达、松下、新利等行业领导者。比亚迪一跃而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了近15%的全球市场。 如今比亚迪集团员工人数达15万,214.97亿元。

  胡润研究院2009年9月29日公布今年王传福以财富人民币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其财富较去年增加290亿元,排名从去年的10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

  获得荣誉

  2002年11月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2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  

  2008年度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第四位。  

  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表彰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王传福获“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肯定。

  王传福感言

  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生命有一种硬度,你若有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一定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2、我们坚持国际制造、国际品质,我们走中国人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3、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了30%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我们有40%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外国企业。

  4、在比亚迪,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对工人高压、高薪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对于知识结构高、价值观和自尊心都很强的工程师这-套是不管用的。只有通过建立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追随你的理念。  

  5、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小蚂蚁,企业品牌化经营的思维不够,大家都在讲百年企业,百年企业不是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而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延续。对于众多的热衷“中国制造”的OEM企业,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呢?  

  6、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是比亚迪人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是比亚迪人光荣与梦想的体现。  

  7、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8、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许多时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

【责任编辑:难再续】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