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记者 雷东瑞 摄
1989年的央视元旦晚会上,大山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出现在小品《夜归》中,出色的表演让观众啧啧称奇,也让“大山”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远渡重洋,皆因与中国的情分;来到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大山师从姜昆,成为第一个外籍相声演员;致力于中加民间文化交流,被加拿大前总理哈珀任命为“加拿大中国亲善大使”。如今,他又开创了“中西合璧”的单口喜剧《大山侃大山》,节目中的他学贯中外、侃侃而谈,笑点信手拈来,惹得现场掌声雷动。
日前,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相约北京”艺术节主宾国招待会上,记者邂逅了作为艺术节形象大使的大山,和他“侃了侃大山”。
“那年的元旦晚会让亿万中国观众认识了我,这是电视的力量,更是喜剧的魅力。”大山告诉新华网记者,“因缘际会,我成为了公众人物。但我没有把自己局限在相声或曲艺方面。这么多年也做了很多事,出任了北京奥运会加拿大代表团特使,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政府总代表……我从留学生变成了笑星,又从笑星变成了文化使者。”
如今,大山渴望转折,回归喜剧。他发现,单口喜剧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为了做好属于自己的单口喜剧《大山侃大山》,他开始“跑龙套”:小酒吧,小剧场,每到一处就说个三五分钟,慢慢地积累素材,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逐渐积累了近60分钟的原创素材,编成了专场。
大山告诉记者,喜剧最常见的一种套路是把两种文化极端化,制造文化的碰撞,认为差异越大越能产生喜剧效果。但他恰好相反,“现在的年轻人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中西文化结合的烙印。我所探索的就是在这些结合点上去找一些共同的笑点,而不是找反差。”
大山说,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相融合的环境里。他在创作时,通常会先树立一个外来者的形象,然后再打破这个形象,以此作为看点。
大山的夫人甘霖是中国人,他们已经结婚多年。这桩跨国婚姻会不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摩擦呢?大山认为,人们通常是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跨国婚姻的,其实,一场婚姻更多的是两种个性的结合。“两个人能走到一起,肯定是因为性格合得来。跨国婚姻不是民族的事,而是个性的事。”
“结婚时间长了,我发现,在很多方面我和岳父还是很像的,我老婆和我妈的性格也很像,她们特别谈得来,性格、兴趣、价值观,很多方面都很像。”说到这儿,大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谈到友情,大山的看法也是一样。“如果你问我,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有什么分别?我会说,朋友就是朋友,朋友有各种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肤色,但都是朋友。在我看来,各种文化中,相同的东西占80%,我们的差异就是那20%,人们却更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差异上,很少去说共通点。而我则把重点放在相同的地方,我想,这跟多数人是反着的,但我就喜欢反着来。”
【责任编辑:难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