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撒尔古城遗址 摄影/丽人影像
黑山头古城座落在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尔河和根河三河汇合处东北的草地上。黑山头古城,学者一般都认为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的封地,从而断定古城是哈撒儿家族的主要城池之一。
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 ,建立蒙古汗国 。1214 年成吉思汗又以蒙古草原为中心,将其西部分给诸子,称为西道诸王 ;将其东部分给诸弟 、外戚和勋臣,称为东道诸王 。由于分封时没有确切文字记载, 后人只凭史书和史学家的文献记载而论定。说黑山头古城是哈撒儿的故城,此地是哈撒儿的封地。
有清末人洪钧著《元史译文证补》(卷 1 下)载文:“其分地在阿尔衮河(额尔古纳河)、枯拉淖尔、海剌尔 ,地近斡赤斤后王封地”;还有波斯人拉施特著《史集》载文:“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和海喇尔河一带,离斡惕赤那颜的儿子只不和他的孙子塔察儿的禹儿惕所在地不远” 。
据考证,蒙古统一前哈撒儿的住地不在今呼伦贝尔,《蒙古秘史》(一八三)载文 :“成吉思汗在巴渚纳海子住时,有弟哈撒儿将他妻并三子也古、也松格 、秃忽撇在王罕处,罄身领几个伴当走出来,寻找成吉思,寻至合剌温山(兴安岭)缘岭寻不见”,可知当时哈撒儿在和林附近的克烈部 。
蒙古统一后 ,呼伦贝尔为木合黎国王所辖 ,《蒙古秘史》(二 0 六)载文:“成吉思再对木合黎说 ……你做国王 ,坐次在众人之上,东边到合剌温山(兴安岭),你就做左手万户,直至你子孙相管着”, 木合黎死于 1223 年 2 月 。这说明 1206年前至 1223 年哈撒儿不可能在此建城。
▲ 黑山头古城 摄影/丽人影像
1214 年成吉思汗将蒙古草原分封给他的四个弟弟和德薛禅,1288 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历史考证哈撒儿及其后裔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以北以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从他的家谱考察,他的 17 代孙车根和呼木巴特尔于 1633 年从尼布楚河迁到今茂明安联合旗;《尼布楚考》载文:“尼布楚旧为中国属部布拉特、乌连海 、茂明安诸部落游牧采捕之地”;建于 1225 年的亦孙哥碑, 是哈撒儿二子也松格的碑,立在贝加尔地区黑尔城附近。黑山头不是哈撒儿的住地 ,太祖分封时也就不会给他,这是他不能在此建城邑的根本原因 。
孛儿只斤部的铁木真娶了翁吉剌部(金史称广吉剌,元史称弘吉剌)特薛禅之女孛儿帖作妻。《元史》(卷 118·列传五)载文:“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子曰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干城,皆与有功,岁丁亥(1227)赐号国舅按陈那颜。壬辰(1232), 赐银印 ,封河西王,以统其国族”。
特薛禅的原住地是黑山头一带地区, 《元史》(卷 118·列传五)又载文 :“初, 弘吉剌氏族居於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 ,岁甲戌(1214),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特薛禅之子)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农土犹言经界也)” 。
据王国维考证说:“苦烈儿温都儿斤者旱 ,得尔布尔、额尔古纳三河间之苦烈业儿山也,迭烈木儿即太祖纪之秃律别儿今之得尔布尔河 ,也里古纳今之额尔古纳河也”;臧励龠禾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根河条目下写作“在黑龙江呼伦县北,一作旱河、键河,即元史之坚河” 。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西入额尔古纳河,根河是蒙汉合语滚敦勒,意为深河,根为滚音转(《蒙古秘史》称刊沐涟河)。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唐代为蒙兀室韦居住地,属唐室韦都督府管辖,辽属上京路, 金属北京路。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属元朝岭北行省 。蒙古自元帝北迁以后,经历了北元时期(1370 —1388),明代自 1389 年起将元代大宁路(今内蒙古宁城西)北境直到呼伦贝尔地方都归入明朝的疆域,并设卫所以防御中国北部境内一些游牧部族的侵扰 。明朝的军事制度为卫所制度,以作为军事基础组织,军士世袭,军队的任务是出征 、防守和屯田。卫所制度规定 5600 人为一卫,设指挥使;1120 人为千户所,设千户 ;112 人为一百户 ,设百户,卫所隶属于指挥使司 。1409 年设奴儿干都司,下辖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至外兴安岭,南临日本海共 384 卫 。
▲ 哈撒尔古城遗址 摄影/丽人影像
《明史》卷 90(兵二)载文:“羁縻卫所, 洪武、永乐间边外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 、都指挥 、千百户、镇抚等官 ,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 。坚河卫地处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 、根河流域 。明朝将这一地区置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之下 。
《明史》卷 90(兵二)记载的卫所多以河为名,无其官职和具体地址之记载。“坚河卫(旧会典有温河)……永乐三年置”;1405 年建的坚河卫,温河即温都儿,就是臧励龠禾说的元史之坚河,即今日之根河。
又据《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 47)载文 :“永乐三年冬十月癸亥朔 … …乙丑,命来朝鞑靼头目阿散为泰宁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朵儿朵卧等为卫镇抚千户等官, 八秃为福余卫指挥使,赛因台等为本卫指挥佥事镇抚等官,孟哥秃等为朵颜卫副千户,苦列为坚河卫指挥同知 ,各赐冠带袭衣并银钞采币有差” 。由此可知 1405 年 10 月 23 日苦列为坚河卫同知,从时间上看与明史之记载完全相同 。
元史之苦列儿,王国维之苦烈业儿山,即现在的库列尔温都尔, 此山在三河地区南部距今之黑山头 100 多里, 《明实录》之苦列为坚河卫指挥同知,都提到“苦列” 。但是苦列其人不见正史,当为明代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苦烈业儿山的蒙古人 。
《蒙古秘史》(176)载文:“合勒合河(今哈拉哈河)流入捕鱼儿海子处有帖儿格等翁吉剌” , 坚河流域是特薛禅的原住地,因此说翁吉剌惕之游牧地北自额尔古纳 、得尔布尔两河流域,南至哈拉哈河流域。
又据王国维遗书《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载文 :“元史特薛禅传甲戌(1214)太祖在迭蔑可儿谕案陈曰可木儿、温都儿 、答儿脑儿 、迭蔑可儿之地汝则居之,又至元七年(1270)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请于朝曰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是实本藩驻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帝从之遂名其地为应昌云云” , 王国维考证答儿脑儿、答儿海子即达里泊,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达里诺尔湖 。这又说明 1270 年以后特薛禅之子按陈又受封答儿海子处,弘吉剌氏从此迁至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达里诺尔湖附近,“弘吉剌氏世尚公主故泊之东涯有公主离宫是鱼儿泺,即今达里泊更不容疑”。坚河卫就更说明是以苦烈业儿山为名的蒙古人所建。
《明史》卷 76(官职五)规定:“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 …都司掌一方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 而听于兵部” 。可见苦列是明朝坚河卫所的指挥同知 ,当然是从二品官的蒙古人。
▲ 黑山头古城 摄影/丽人影像
黑山头古城分内外城,外城土墙周长 2355 米,占地 346290 平方米,四面设门,门外附设瓮城,约每 100 米有一马面,城墙拐角处有四座高大的角楼突出于墙垣之外, 外城城墙残高一般为2 至 3 米 。内城中有距城中轴线稍偏北一点的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遗址 。遗址南北长 67米,东西宽 31 米,高 2 .3 米,整个建筑呈“干” 字形, 建筑群内花岗岩柱础排列有序,间距为 4米;正四边形规则的石雕柱础的平面上刻有圆柱圈(直径约 70 公分),每组每边柱础为四个 ,共二组,建筑为三门前后殿。
又据《明史》卷 68(舆服四)载文:“亲王府制,洪武四年(1371)定城高二丈九尺,正殿基高六尺九寸 ,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 。此规定与黑山头古城遗址之建筑完全一样 。黑山头古城内城“设东西两个小门,门宽 4 米,南门为正门 ,门宽 18 米,南门至影壁23 米,影壁长 20 米,宽 8 米”,影壁之建筑更是明代亲王府建筑的一个基本特征。
“ 外城东北角有子城一座 ……南墙东起 22 米,往北 11 米处有水井, 现已坍塌, 周围有土坯围砌痕迹”。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三子斡哥歹当了皇帝(1228)时做了四件事,其中有“无水教穿了井”,说明哈撒儿时期还没有井 。从以上对古城的考察所得的数据分析,黑山头古城绝对不是哈撒儿及其同代人所建,更不是他们的下代人按陈那颜所建。完全可以确认是明代蒙古人苦列所建 。
▲ 黑山头古城 摄影/丽人影像
黑山头古城整个建筑气势宏伟,虽然今日俯首古城只有残垣 、瓦当、青砖、柱础和丛生的荒草,但是还依稀可见当年古城堡的雄势 。苦列作为蒙古人, 所建的坚河卫一定具有蒙古建筑风格,当然就其建筑的结构和规模也应有明朝亲王府的特征, 作为边陲军事卫所就更应具有堡塞之作战、屯戍之类的防御作用 。黑山头古城一定与其他鞑靼人修筑的明朝卫所有相同之处,只有永宁寺先后立碑两块,其他卫所都无碑文;当然更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位居海拉尔河北岸的回纥人所建的陶海古城截然不同;更与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西北 17 公里处的辽代巴彦乌拉古城的建筑结构与风格截然不同,前者是回鹘的可敦城(河董城),后者是辽代的静边城。对建城的苦列其人还有待于作进一步考证。
【责任编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