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人们都知道八股害人,为什么人们还要抢着考呢?说白了,是为了特权。这明朝的知识分子,在通过考试前,封建统治者都不把他们当人看,但是在成为秀才,举人,进士之后,便成为统治集团的一员了,和普通老百姓不同了,开始分享特权了。
在明朝,即使中了不进士,光是秀才,举人,也就享有许多特权。比如:
一、免除徭役
只要成为秀才,明朝律法规定可以免户内二丁差役,明朝的徭役很重,打个比方:家里有二十亩地的农民,如果家里不出个秀才,不出几年,就会破家荡产。而且这个特权造成了后期,一个县里秀才举人越来越多后,老百姓分担的徭役也越来越重,越来越穷苦。
二、使唤奴婢
明朝律法规定,老百姓家里是不能养奴婢的,有钱也不行。但是只要是秀才以上,那就可以养奴婢了。想怎么养,怎么养。
科举考试中作弊用的马甲,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三、法律优待
明初规定,一般的进士、举人、秀才就算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后来这条律令虽然没有执行了,但是还是会受到优待。比如:这些人,是不能用刑的,如果犯了重罪,只能通知当地的教育部门,加以处分。如果想要用刑,也要先撤了他的头衔。
八股文范文小楷抄本
四、免粮
如果秀才家里贫苦的,可以报当地官差免除粮役。这本来是体恤读书人不易,可到了后来,很多秀才不但自己免粮,还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此发财。
五、礼貌待遇
秀才以上的级别,只能和宗族讲尊卑礼法。这意思就是秀才不能和平常老百姓坐在一起吃饭,看到老百姓不用打招呼,可以目中无人,但是老百姓必须按见官礼对待读书人,不然会受法律处罚。而且,告官司的时候,秀才级别以上的,见到官是可以不用跪的,哪怕到了清朝也一样。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在古代为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了这么多的特权,十年寒窗苦读这点苦头又算得了什么呢?一朝高中,分分钟飞上枝头变凤凰。
原文链接:http://culture.kaiwind.com/hot/201805/03/t20180503_6346651.shtml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