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小说里面,时间似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读爱德华·勒维时是这样,读波德莱尔时是这样,读那永远也读不完的普鲁斯特时也是这样。
莫迪亚诺的小说《地平线》把他以前作品的全部内容压缩为一个哲学问题:生活该把时间及时间的流逝变成什么?对于博斯曼斯来说,玛格丽特突然消失已过去40年,但这显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相恋幸福的一年,而这一年之所以在记忆中难以磨灭,是因为他永远无法找到解开其秘密的钥匙:我们一天天看到的事物,都带有现时不确定的印记。
遥远的过去消失得一干二净,当时感到的捉摸不定和惧怕,现已如同你无法听到广播里清脆音乐后面的无线电干扰。小说中咖啡馆里的哲学家也说:“现时总是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作者是想超越过去和现在的对立,以创造一种固定不变的时间,即永久的现在。
巧合是这本书的另一特征,男女主角乃至配角的相遇都存在“巧合”。有人曾经批评过狄更斯小说中有太多的巧合,但《地平线》的巧合,所指多半是人们都逃脱不了的命运安排,是设定好了的平行轨道间的必然交叉。多线条的叙事可以给这种巧合的发生创造一种特别的戏剧感,但不是 “运气”,而是一种被还原的“存在”,就像巴黎纵横交错的街道,总有一些冲突和情节在某个街角上演。
我最欣赏的还是小说的神秘气氛。相恋和憎恨的人在巴黎街道上随时可能相遇的引诱,但又随时可能消失的威胁,都在一个叫做“地平线”的远方控制着。完成起承转合的正是主人公博斯曼斯的这样一种预感:随时可能消逝的危险和空落,“在那个时期,有这种感觉,会跟玛格丽特一起消失在人群之中”。最初相见就携带着如此预兆,随后是一个梦,强化了人物在人群之中的弥散感。“这个梦如同一道亮光,照出了过去的真实情况,照出了他和玛格丽特一起走过的一条条街道和遇到的一个个人。”……还有梦和字体之间的隐秘联系,“为什么字体全部细小,使人有焦虑和窒息之感?”
《地平线》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同一条条相互平行的时间通道,各自通向各自的未来,互不干扰。而当我们引导自己的生活穿越其中时,却像是偶然或命运的眷顾,让我们见识到,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各自直线一般的生活中。
就个体而言,我们的生活像直线一样通向未来,时间似乎从来就是固定不变的。而这般的整体景象,自然地构成一幅交叉而繁复的图景,而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在没有相互联系的一连串往事中,呈现出整体性彷徨追寻的色调。
生活在改变,被辞退,换城市,寻觅新的职业,躲避追踪者……漫长时间里不确定的未来与始终不停的动荡,让小说有一种撕碎的、残破的凉意。
到了结尾,博斯曼斯与玛格丽特重新相聚有了些许希望。尽管小说有了一个稍微温情些的结局,但这故事仍是一抹照向过去的含混光线,因为时间的维度中没有确切的未来,只有过去是可触碰的。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05/2981713.shtml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