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怀念诗人雁北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2018-11-15

 

  《年轻的树》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纪念集子,纪念的是著名诗人雁北,这本集子的副题是“雁北纪念集”。诗人王阔海最近送这本书给我,我当时想人与书也是有缘,我与这本书有缘,当年与雁北也有缘。在他去世25年之后,又能无意间看到纪念他的专集,与他相处的往事涌上心头。

  这本集子是由梁梁主编的,他和一群诗友为集子的整理、钩沉、收集、编排等事宜一定耗费了很多心力。

  这本集子是精装本,印制得很讲究,封面简洁大方。

  全书分两个内容,其一是雁北的创作,有诗歌和评论。其二是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

  雁北一生创作诗歌将近百首,集子中选入了八十多首。雁北从诗歌理论上受到瓦雷里等欧洲象征主义诗派影响,他在文章中也多次表白追求纯诗写作。然而,他的作品中却很少有纯诗出现,他的代表性的诗作也还是依靠现实性支撑。他并没有把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抽象的演示,而是对一系列很少被关注的但具有意味的社会现象进行直接展示。例如雁北在《二十四支》一诗中写道:“二十四支/在黑暗中仔细清点/比手指还要寂寞/二十四支/晶莹如雪/”“我最喜欢这些温暖的小舌头/舔着夜的浓汁”“一支是妩媚的/二十四支是喜庆的/一支是凄苦的/二十四支是悲壮的/当我心怀伤痛的时候/你不该点燃/这一片雪白的墓碑”“除了黑夜/蜡烛一无用处/除了梦睡眠也一无用处”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得不佩服雁北观察事物所具有的那种敏锐的直接性。雁北的个性从一开始就是他作品的介质,他的诗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性中的执着于生命之直接性的精神。他并没有对切入的事物进行简单罗列,而是敏锐地选取那些富有意味而又容易被别人忽视之细节直接切入。那些细节是无法用既存框架去套的东西,他们给思想带来新鲜要素。雁北有些诗直接切入他身边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引申到他们的情怀理想及生存焦虑,让读者引发对于人的存在的思考。《斗室七步诗》就是这样一首诗,因而成为雁北的代表作。

  集子中收集了雁北的诗歌评论,多数是他办《诗选刊》时对一些诗歌的点评,有着可贵的理论自觉,也有着他个人的独创性。例如他把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歌分成四种:“再现”型、“评判”型、“表现”型、“号叫”型。这被他称之为“分型辩证”之法。他热情称赞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新诗潮”,同时还能清醒地指出当时诗歌时局中的盲目成分。

  集子的另一内容是对雁北的怀念与回忆,有二十多篇。读后唤起我对雁北的思念,很是伤感。同时让我感动的是在一个人情硗薄的时代,能有这么多真诚的心,还记着去世25年的诗人。25年,四分之一世纪啊!

  原文链接:http://szb.nmggnet.cn/bfxb/html/2018-11/14/content_11431_59271.htm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