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重阳节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作者:      2018-10-17

  又是一年重阳到,深秋桂花香,满院菊花艳,九九重阳登高日,亲人相聚共庆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幸福久久。

  母爱浓浓

  在我的家乡,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除了登高望远,还要做重阳糕来祭祖。而重阳节做重阳糕、吃重阳糕又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

  重阳糕,其实又叫桂花糕。因为重阳时节,桂花和菊花次第开放,做重阳糕时,在米浆面上撒些桂花,因此而得名。

  记忆中,重阳节的前一天,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把粳米倒在簸箕里,一选再选。母亲把藏在米里的小沙粒、小虫子筛选出来。选好的粳米,母亲直接倒进木盆里浸泡。黑芝麻用清水洗净,放进锅里炒出香味。然后,母亲把藏在角落里的蒸笼也取出来清洗干净,连经常用到的石磨,母亲也是洗了又洗。

  当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后,母亲拿出一把长镰刀,往菜园走去,走到芭蕉树下,母亲轻挥镰刀砍下两扇芭蕉叶。

  第二天,就是重阳节,天刚蒙蒙亮,后院火房传来石磨推动的“吱呀”声。等我从床上爬起来时,勤劳的母亲已经把粳米磨成了乳白色的米浆。母亲往锅里添了一勺水,蹲下点燃灶里的柴,她要融化红糖。块状的红糖,母亲用刀砍成细碎样。然后放进锅里与水一起熬成黏稠状。乳白色的米浆和红糖搅匀后,母亲提起桶,把米浆倒进铺着芭蕉叶的蒸笼里,顺手在面上撒芝麻和桂花。

  蒸一笼糕要半个钟头以上,可对于我们来说却很漫长,隔不了几分钟,我就会问母亲糕蒸熟了没有。母亲耐心地对我们说快熟了,当母亲最后一次往滚烫的锅里加完水后,她一把揭开锅盖,腾腾白气中,蒸好的重阳糕胖得变了形,桂花和芝麻被挤在了一块,枣红色的糕,在白气中飘出桂花的香气。粳米做的糕,没有黏腻感,香甜可口,我接连吃了3块,然后才满足地去找小伙伴们玩耍。

  记得有一年,我去离家20里外的镇上读书。傍晚下课时,母亲来看我,临走时,她把一个鼓囊囊的黑色塑料袋递给我。母亲对我说:“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你爱吃的重阳糕。”提着还有余温的重阳糕,母亲远去微驼的背影,在满眼的泪水中渐渐模糊……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尽管离家多年,但想起母亲重阳节那天揭开笼盖的那一瞬间,母亲身处那浓浓的蒸气之中,似远又近,小小的糕里藏着浓浓的母爱,心里满是温暖。(文/黄淑芬)

  菊香一缕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因为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古诗词里也称“黄花”,是长寿之花,又是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

  重阳节簪菊花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给钟繇的书信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菊花而簪之,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朵,姿态各异。各色菊花袅袅婷婷,清新高洁,暗香浮动,怎能不引人遐思?翻开古诗词,一缕若有若无的菊香,悄悄飘入重阳佳节。菊花的香味并不明显,然而在诗词里,菊香的芳踪,隐隐现现,诗意迷离。

  王勃诗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人看到满眼的菊花,不禁想到了隐逸超然的陶渊明。如果有人送了美酒过来,就真如陶渊明般悠然自得了。简朴的生活中,有了美酒菊花,夫复何求?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太得志,菊花,便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人的愿望简单朴素一些,心灵就会安然宁静。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里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友人准备了酒宴,诗人应邀去故人的村庄做客。绿树掩映,青山如黛,好一番诗情画意。诗人来到农家,与朋友对饮而乐,谈谈农事,话话桑麻,此番情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诗人的酒喝得酣畅淋漓,于是与友人相约:重阳佳节,我还会来饮菊花酒!想必重阳节的菊花酒,定是香醇甘美的。飒飒西风中,对着满院菊花,把酒而乐,怎能不让人向往?

  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抒发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绪。李清照与丈夫感情甚笃,琴瑟和谐。重阳节,她一个人在东篱下赏菊饮酒,如此良辰美景,丈夫偏偏不在身边,倍感落寞。她不禁轻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菊花瘦啊!因相思而瘦。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感动得三日未眠,和词以应。

  所有的重阳诗词里,数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最富有乐观豪迈的气韵:“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战火纷飞中,菊花吐蕊,傲然开放。秋风飒飒,天空高远,万里澄澈。无限秋色秋光,让人顿生旷达与豪迈之情。

  重阳菊花,芬芳满枝。携一缕菊香,装点九九重阳佳节。(文/马亚伟)

  举杯畅饮

  重阳节的秋风最像秋风,它跋涉千里,绕过高山,趟过河流,穿过原野,还在树林里补足给养,才来到我们面前。面对远路而来的客人,当然要请它喝一杯,于是,醉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醉在重阳不算丢人,盛开的菊花不会嘲笑我,微笑的爷爷奶奶也不会责怪我,倒是调皮的秋风酒量太大,一不留神跑到山巅,借着酒意,来一段属于重阳节的独舞,看得老人们目瞪口呆,他们想不通,同是上了年纪的秋风,怎么会如此精神矍铄,怎么能舞出人生的极致。

  在重阳,一切都变瘦,原野没有了大肚腩,山川也都减肥成功,树木精干干的,没有丝毫赘肉,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季节如此瘦骨嶙峋,是想把重阳永远留住吗?春天酿的杏花酒,没有了浮躁和繁杂的意味,对着盛开的菊花慢慢饮,就能喝出人生的喜怒哀乐。人老了,更看重季节的变化,深秋时节的重阳,没了花里胡哨的小聪明,没有春和夏的多动多话,一切都在酒杯里,一切尽在不言中。酒甘甜,花芬芳,人生也有了一些积淀,山脚下一块平平常常的大石,也有着自己的故事,这可不是酒后的胡言乱语,这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真谛。

  重阳的酒,终于不用借来浇愁,这才是酒的本来面目。酒是水中的英雄,掺杂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只要举杯畅饮,醉就成了平常人的平常事。问世间,谁没有醉过,不同的只是有人醒的快,有人沉醉不愿醒,徘徊在酒意里,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重阳之际,日头登高去了,四周丝丝寒意,热情都在酒杯中,尽可以敬给你的亲人。与亲人同醉最为难得,抛掉心中芜杂往事,丢开心中的忧伤不快,脚步虽慢,却也踩在红尘里,话语虽少,诉说的却都是真情。重阳酒醇厚至极,多饮一杯就多一分亲情的享受,醉也醉在亲人身旁,酣睡一觉,世事皆重来。

  重阳月如钩,挂上个金灿灿的酒壶可好?有人喝酒为了爱情,有人喝酒为了名利,有人喝酒为了心情,我们今夜只为重阳干杯。今夜喝醉的千万人,都是心意相通的一家人。

  过了重阳,草木可以放心地凋零败落,霜粒可以恣意地撞击尘土,候鸟可以轻松地返回故乡,只有人们和那些云彩,还要听菊花讲述季节的故事。听着听着,很多人就老了,老了就老了,很多人的酒还没有喝完,那就倒给菊花吧,让它也解解馋,然后醉在门槛上。(文/张华梅)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017/2948949.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