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的质朴,也许也是归结于修炼的境界,想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在攀比浮躁的年代,真正做到不追逐名利、不附庸风雅谈何容易,想想心灵得不到净化,怎么可以写出平淡有味的文字呢?
先生说文人最难戒得是卖弄,倘若真正是文豪抑或是搞研究的或者是博学多才无人能辩的,尚可卖弄,因为他有内在的给予人们精神的营养,我们需要真正的心灵鸡汤浸润我们的内心世界。而所列举的大凡是知识没有储备多少,阅历也不是很深,看了几篇小说,经历了几场无所谓事的事,便要硬写出的牵强附会的感悟和作文,其实此刻也许就是一种卖弄,先生也说了,人在年轻时很难平淡,就是,想想我读高中时,闲暇时总是让同学讲故事,再把同学的故事写成自认为的小说,读给他们听或者投在文学社,得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赞美,便喜滋滋地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就在没参加书友会前,总把自己随感而发的诗发在朋友圈,关注人们是否为我点赞,由此而判定我是不是写得可以,如果赞得多了,便感觉是文人了,有飘飘然的感觉,直到加入书友会,给予我的是另一种心境,看到书友有的博学、有的善良、有的真诚、有的谦逊,尤其会长每天不图名利,一心想带领书友们认真读书、认真做人的胸怀,加之读了先生的《平淡的境界》还有杨绛先生的经典语录: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如此计较付出的回报,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终将失去的,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
周国平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悟了这些,感觉自己的追求变了,其实我们看淡功名利禄、放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虚荣心,修炼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看看身边的水孩儿、看看远处的周国平先生、杨绛先生、冯骥才先生、季羡林先生等等这些大家,更加深刻地明白肖复兴笔下“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的真正内涵。也知道了自己达到内心的淡定必须是博览群书,与正能量的人交流碰撞,经历一切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去刻意达到什么,只让自己的内心从容淡定,不在乎得失,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利,只朝着有太阳的地方走,便不会迷失方向,那么内心有了一份怡然,做人有了一份心静,写出的东西自然也会朴实无华!
【责任编辑: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