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时光潋滟,药香暗浮——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勾勒藏医药发展历史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赵钊 文/图      2017-10-15
  

  大美青海,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绝色明净如青海湖与茶卡盐湖,神妙庄重如塔尔寺,让这个雄踞青藏高原东北部、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方充满魅力。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外景

  在青海省会西宁市,有一座记录藏文化发展史、典藏藏医药文化经典的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又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虽然名气不如青海湖等自然圣景,但这里集藏文化之大成,荟萃了众多藏民族文化成果和人民的智慧结晶。博物馆设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藏族民俗、藏文书法八大展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0000余件(张),其中,尤以藏医药方面的资料展品最为丰富可观。

  藏医学与印度吠陀医学、西方传统医学、中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它是几千年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们在积累自身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汲取欧亚传统医学精华而形成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药学体系,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遗产之一。

 

  藏族先民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制药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2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根据藏族史料记载,藏族先民在从事狩猎、养殖等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植物、动物和矿物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并在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吐蕃时期,藏医药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这个时候,藏地的医疗实践中最辉煌的要数药学。吐蕃高原在上古神话中即被称为是“不死之药”的产地,晚一些的文献中被称为“曼畯”(药物之域)。当时,吐蕃不断向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输出药物。

 

  藏药中可入药的矿物质

  藏医药也非常注重与外部交流。阿里古格王朝的首领益西沃曾派27名年轻人赴印度学习。其中,一位叫仁青桑布的青年学者学成归来后,翻译了《医学八支必要略论》《医学八支必要略释句义释解月光经》等,极大促进了藏医学发展。

  元朝时期,藏医药传入了蒙古地区,并被蒙医吸收发展成为具有草原特色的蒙古医学。另一方面,当时很多精通医学的藏传佛教僧人也在汉地做官,他们在行医过程中将藏族医学传入了汉地。明朝时期,这种影响和传播并未停止,高僧大德在在内地为汉民讲经传法和行医看病,对当时内地医学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建国初期的藏医药班

  流传千年的藏医药学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刚成立时,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各藏区官办的藏医药机构很少,主要医疗中心只有拉萨药王山的医学利众寺和曼孜康两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藏医药事业重新开始起步。

 

  品种繁多的藏药成药

  经过数十年的投入,藏医药各方面蓬勃发展,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多次召开专门藏医药工作会议,大力推动藏医药事业进入新阶段。现在,西藏和藏区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藏医药服务体系,还在藏医教育、藏药制药产业以及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正是藏医药文化得以保留、总结和发展的生动例证,展现了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学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尔玉】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