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去新疆,我们去了白哈巴,深入了解了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属于游牧民族,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秋季,哈萨克的毡房附近有很多的干草堆,那是牧民在为冬天做准备,为牧群准备冬季的粮草。
哈萨克人以牛羊肉和奶为主食。我们还在白哈巴村买了奶疙瘩-----干奶酪,有一股腥味,不是太好吃。
按照哈萨克的婚俗约定,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近亲不能通婚,还规定要隔七个部落才能结婚。如果近亲结婚,就要受到诅咒和严厉的制裁,将男女用毡子裹起来,让100只羊,100头牛,100峰骆驼,100匹马从上面踩过去。若踩不死,则轰出部落,永远不准返回。部落不同惩罚的方法也不相同。这种历史上演习下来的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哈萨克人中很少有傻子、呆子或先天不足的人。
哈萨克族,老年人----不管男女,不论贫富,都受到尊重。对老年人不直接称名道姓,而是称尊称。凡是尊重老年人的人,在草原上也同样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在哈萨克族中没有乞丐,任何一个人在路上见到沿街乞讨的老人,都会将老人带回家。如果哪个部落出现了乞丐,被认为是整个部落的耻辱。
长期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人对人格外热情和有礼貌,见面时,都要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之意),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
哈萨克族的木房子只有木头,很奇怪他们怎么盖的,没有钉子。
经常看到牧民赶着大群的羊,像天上的云一样漂在辽阔的原野上。羊群里的羊有白色的,也有不少深棕色,或者浅驼色。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羊不太一样,最大的特点是每只羊都有一个肥大的尾巴,紧紧地贴在屁股后面。这就是有名的阿勒泰大尾羊。 阿勒泰大尾羊看上去显得特别健硕,体格长而高大。它具有耐粗饲、善跋涉、抗严寒、体质坚实、适宜放牧等特点。
【责任编辑: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