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香椿情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赵存伟      2017-07-13

  最近几天,各种青菜在我们“吃喝微信群”大受热捧。看到群友们晒出的香椿,不由的把我馋虫引逗了出来。一个“馋”的表情外加告白:“我最爱吃香椿啊”,我忍不住表达了一个吃货的意愿。

  当天晚上,习惯性打开微信,便看到了雪石姐姐的呼唤:“玫瑰,今年的香椿可别再错过了,给你留下来了,啥时候来拿。”我暗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好的,最近。”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欢喜。去年因为屡次失约,雪石姐姐给我留的香椿终是没有吃到,没想到她还记着呢。

  雪石姐姐是我去年才认识的一位优雅知性的文友姐姐。我俩一见如故,倒像是一对真姐妹一般,没有隔阂。不过因为各自忙碌,并不能每天见面或聊天。这个香椿之约,也还是因为各种琐事淹没在我日渐衰弱的记忆中。这不,就在周日早晨我又要外出办事的空档,雪石姐姐的微信语音响了起来。

  说话间,我隐约记起雪石姐姐最近有些小恙。姐姐送我爱吃的香椿芽,我已经是惊喜,又怎么好意思让姐姐亲自送过来呢。虽然婉拒,内心却是甜滋滋。下午日落时分,我来到雪石姐姐小区门口,看到她已经站在微凉的春风中等我了。

  她穿了一身薄薄的银灰色春季运动装,微风把她的头发吹的有些凌乱,一只眼睛却蒙着纱布。我恍然记起她这几天是做了白内障手术的。我赶快从车上下来,忙上前拥住雪石姐姐,一边接过她手中的一袋香椿,一边问她:冷么?身体好些了吗?多会儿可以痊愈呢?

  回家的路上,闻着车子里面香椿的味道,内心泛起一阵阵涟漪。一看香椿,便知是雪石姐姐刚从她家树上摘下来的,嫩嫩的叶芽都闪着一层油光,头茬香椿特有的绿中泛红的颜色,极是精神。姐姐说了只这头茬好吃,鲜嫩有味,再长出的叶子就没有这个爽口了。我很想知道,蒙着眼睛的她是如何在香椿树上为我挑选最嫩最美的叶芽,我很想知道她在采摘这些准备送我的香椿时,可是满满的欢喜和开心?正如我接过她手中的那包香椿满怀的都是欢欣和喜悦?

  对于我这个没有亲姐妹的人来说,我在终身遗憾中有这样一些好姐妹,给我这样一份浓浓的姐妹情,如今的我,不再抱怨上苍,它并没有亏待我,让我今生今世还有这么多好姐妹惦记我。

  其实,生在大漠戈壁的我,一直认不得香椿的模样,只是听朋友说起香椿非常好吃。想起第一次吃香椿,是在刚上班时从超市买了一袋腌好的成品。袋里的香椿叶子,已是蔫蔫的黑绿色,上面泛着一层白色的盐。记得当时我只是简单的洗了一下,便把一整袋香椿切碎和鸡蛋炒了一大盘。结果可想而知,又苦又咸,根本没办法入口。从此提起香椿就想起那天难以下咽的味道。

  直到成家后我和先生一起回河南老家,才真正吃到了新鲜的香椿。婆家小小的院落中,种着一颗瘦弱的香椿树。三小叔子打了春芽下来给我炒鸡蛋,我才真心觉得香椿真是美味。见我喜欢吃香椿,等我临走前一天,三妯娌从邻居家的高大香椿树上用很长的竹竿钩子钩下来好大一堆香椿给我,让我带回内蒙吃。见我望着那堆香椿发愁,婆家全家人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决定全部用水焯出来,再放冰箱冻实,这样到内蒙再放到冰箱里冷冻,估计可以吃上一段时间。然而,因为我们又去洛阳看牡丹。耽搁了几天,回到家中,我们也只有望椿兴叹的份儿了。

  虽然最终没在内蒙吃到河南老家的香椿,但三妯娌费尽辛苦帮我扯香椿,全家人为我能将香椿带回内蒙开家庭会和忙碌的情形,却令我记忆犹新,再也忘不掉。从河南学会吃香椿后,有一年春天在公园北门的早市上,意外地发现一位老人家,蹲在那里卖自家种的小葱韭菜,竟然还有香椿。他捆了一小把一小把儿地摆在地上。旁边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怎么吃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花了十元钱买了一小把,竟然也不觉得贵。见到正在打球的先生,还举得高高的给他惊喜。

  我住的小区里,住在前后楼的几位老大妈天天在楼门口晒太阳,聊家常。见我手里拿着香椿,便问我多少钱买的,还教我怎么做才好吃。隔了几天下班回家后,见到餐桌上放了一大把的香椿。先生说是楼门口的马老太太见我爱吃,送给我的。我这才想起,她门前的树园中似乎真的是长着一棵一人高的香椿树。可是,马老太太腿脚不灵便,走路都拄着拐杖,她是怎么去摘香椿叶子的呢?

  自从妈妈去世后,我见到老太太们心里总是心酸的很,也无暇跟她们聊天。倒是丈夫常跟她们唠嗑。没想到这些老大妈这么细心。吃着那些香椿,自然是香在舌尖,甜在心里,仿佛是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

  现在每到春天,看到迎风摇曳的香椿芽,心里面由衷的欢喜。每每拌了香椿豆腐或炒了香椿鸡蛋,心里总有一些舌尖之外的滋味在心头萦绕。

【责任编辑:自由人】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