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群众给游客敬酒
4月16日,被中国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苏木隆重举行,驻地附近俄罗斯民众及各民族游客1000多人共同庆祝这个俄罗斯族一年中最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巴斯克节”翻译过来就是“耶稣复活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巴斯克节从每年春分后第一个月圆的第一个星期天开始,大约在每年的4月末,节期为一星期。
节日期间,热情奔放的华俄后裔穿着俄罗斯军服或俄罗斯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热情奔放,男女老少们乘着“三套车”,说着“哈拉少”,吃着大列巴,喝着“格瓦斯”,跳着韦桥辽克舞,尽情释放着俄罗斯特有的民族本质特性,充分展现了浓烈的异国情调和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
内蒙古室韦边检站官兵常年驻扎在室韦苏木,一代代边防军人与驻地俄罗斯族群众接下了深厚友谊,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边检官兵就要到存在困难的俄罗斯家庭去,帮助他们染彩蛋、打扫庭院、搭建秋千、服务游客等。当旅游淡季到来,额尔古纳河流域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季,驻地的俄罗斯群众也会为边防官兵送来大列巴、文艺演出等节目,在祖国北疆边境线的额尔古纳河畔上谱写了一曲荣誉与共、守望相助的警民鱼水情谊。(格日勒朝克图 王嘉乐)
俄罗斯族巴斯克传统节日中,男女老少们乘坐“三套车”欢庆节日。
图为参加民族服饰展示模特。
参加民族服饰展示模特。
内蒙古室韦边检站官兵为游客提供旅游指南。
室韦边检站官兵协助大妈服务游客。
室韦边检站官兵与俄罗斯族群众制作彩蛋。
室韦边检站官兵与俄罗斯族群众跳起了俄罗斯传统舞蹈。
室韦边检站官兵欣赏俄罗斯族姑娘服饰。
室韦边检站官兵与俄罗斯群众一起参加拔河比赛。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