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哈拉哈河是中国和蒙古国的界河,但在中国的河流中算不上大河,名不见经传,即使身处呼伦贝尔的人也大多不知它在何处?
哈拉哈河距新巴尔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十多公里,驱车十多分钟就能到河边,河两边长满了柳树毛子,高草丛生,各种鸟儿自由地在两国间飞来飞去,很是悠闲。虽然河不大,但在丰水期,水流湍急,浩浩荡荡,六七两的铁块一两分钟就从河心被冲到岸边,河水漫过河床流向柳林,将鱼儿拖进林中,在林间水中上下游动,尽情嬉戏,这儿的鱼个大肉肥,一般鲶鱼多在三斤以上,鲤鱼十斤左右的为数较多,它们从贝尔湖口逆水而上,在哈拉哈河产卵后在游回湖泊,这里还有多种体型硕大的冷水鱼,是鱼中的上品。
哈拉哈河畔水草丰美,牛羊遍地,是一处绝佳的天然牧场,这里的牧民既是牧民又是边民,既要放牧又要戍边,军队、边防、牧民鱼水情深,共同铸就一道美丽的边防长城。河边的额布都格口岸与蒙古国的巴音胡舒口岸相互对应,一桥相隔,这是两国友谊的桥梁,中蒙货运往来频繁,额布都格已成为我国一类季节性口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哈拉哈河流域不仅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蒙古征战四方的初始地,元朝大一统的序幕在此拉开。《元史》记载:1203年,铁木真灭克烈部,西部蒙古强大的乃蛮部主太阳罕闻讯,声称要东征,灭掉铁木真部落,1204年,铁木真在帖麦该川(今哈拉哈河南)召集忽里台,共商与乃蛮作战大计,迎战乃蛮部,并一举大获全胜,兼并了乃蛮国土和百姓,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从此,这个英勇善战的民族一路向西,驰骋草原,踏破蒙古大漠,势如破竹,挺进欧洲,多瑙河畔留下他们的足迹。自1218年起,蒙古先后灭掉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和宋朝,1279年统一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哈拉哈河流域也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场,在哈拉哈河畔屹立着一座150米高的铜塔,它是亚洲最高的铜塔,是诺门罕战争纪念塔,塔旁是诺门罕战争博物馆,记录着在哈拉哈河流域苏蒙联军共同抗击日军和中国军队牵制日军的战争史。二战初期的1939年,蒙军与日军因诺门罕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归属发生争执,相互增兵,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苏蒙联军同驻扎在海拉尔的日本关东军在哈拉哈河流域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立体战争,历时135天,战争双方动用军力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上千辆,死亡6万多人(其中日军5.4万),在亚洲战争中第一次动用坦克,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第一次使用生物武器,最终以苏蒙联军获胜而结束,这次战争被日本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在诺门罕战役打响的同时,中国军队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和王明贵率部出击嫩海平原,牵制大量日军西进增援,为诺门罕战役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战役粉碎了日军西进和北进侵略的企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哈拉哈河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哈拉哈河流域平静如初,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维护着美好的家园,人们希望远离战火,过着现在这种太平盛世的生活。在诺门罕小村,一位牧民说:诺门罕很不起眼,但她的名字很响,她是因为战争而出名,可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需要和平,欢迎更多人来这里观光旅游,一睹哈拉哈河流域的自然风光。翻过历史的那一页,展现在眼前的除了有无限瑰丽的风光,到了哈拉哈河,去倾听“母亲河”那充满神奇的动人传说。
【责任编辑: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