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年猪节开启冬季旅游盛宴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16-12-13

  游览

  排楼

  羊圈

 

  猪肉烩酸菜

 

  河套首届猪宴节上架起直径6米的大灶

    大雪刚过,年的脚步近了,在巴彦淖尔,一场接一场的年猪宴正在浓烈上演。今年,巴彦淖尔厚植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体现本地饮食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餐饮——年猪宴作引子,吸引八方来客到美丽乡村游玩,要把乡村旅游培育成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不断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唇齿留香杀猪菜

  河套人曾有言道:“有钱没钱,杀猪过年。”到了天寒地冻时,河套地区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猪就要吃猪肉烩酸菜。据说猪肉烩酸菜在河套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堪称河套一绝。一代一代的巴彦淖尔人在猪肉烩酸菜的滋润中成长。

  “对河套农民来说,杀猪是件大事,摆个三桌两桌是极平常的事,顶如办个小事宴。”农民作家刘秉忠告诉记者,农民常说“大小雪旮旯,宰猪卧羊”,意思是天冷了,猪吃上粮食不长肉了,人吃上猪肉能御寒,也农闲了,有时间招待亲友,杀猪前几天就开始打电话。过去,河套人再穷也要喂猪,一口猪往往是一户农家多半年的油水。现在的农民舍得喂猪,一头猪普普通通三四百斤。对于城里人来说,吃杀猪菜是个诱人的话题,每到杀猪季节,肚里的“馋虫”就不依不饶了,大凡乡下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的人,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前几天去狼山吃杀猪菜,顺道买了10斤猪肉,一斤十六块。”市民王女士说,农村猪肉比城里卖得贵,但是味道香得很。“平时的猪肉烩酸菜总没有杀猪这天的好吃,这个味道、这个绵软和香气,没法比。”这也是河套人的普遍感觉。

  后套的猪肉烩酸菜,因个人的手法不同,味道也各有所异,更与东北的猪肉烩菜不一样,一个是红烧的,一个是水煮的。河套地区不乏名厨,因而使民间的猪肉烩酸菜远播区内外,不少游客不远千里专程去吃前旗白彦花的猪肉烩酸菜,北京、上海、兰州等大城市都有河套猪肉烩酸菜的招牌迎风飘扬,而且生意红火。

  品特色美食看乡村美景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到城里、去外地闯世界,年猪的味道,渐渐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味道。所以,城里人开上车相约去乡下吃杀猪菜,一是图个口福,二是图个热闹。而体会淳朴的乡风,也是身居繁华闹市的人的一种向往。地方特色美食已不单单是一种食物,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气候和风土人情,同时,也是感受和认知一个地方的重要途径。

  “能被邀请去吃杀猪菜是件开心的事。”临河的鄂晓玲说,如今,每到杀猪时节,身边的友人常常吆喝着去吃杀猪菜。朋友的真诚和热情没有变,去吃杀猪菜的想法却在悄悄发生变化。现在的人之所以热衷吃杀猪菜,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碗喷香流油的猪肉烩酸菜,更多是为了看看农村的变化,寻找童年的记忆,感受农户的淳朴。

  现在的乡村,没有了坑坑洼洼的颠簸,没有了飞扬的尘土,一条条平整的小油路连起了每一个村子,直通农户家门口。小油路两旁是整齐的绿化带,周边是一片片庄稼地或鱼池。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游人可以放慢脚步,用心感受乡村之美,用镜头捕捉乡村之美。

  4日,临河区在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举办了“一锅年猪宴、‘烩’聚故乡情”首届河套猪宴节活动,40户农户家家起火架灶,接待了5000多名八方来客。直径6米、有20口锅的大灶从早晨开始炖猪头肉,一上午热气腾腾;二人台、广场舞、舞狮、赛马、足球、书法等文体活动赢得宾客欢呼;人工湖、草编人、集装箱房引游人拍照合影。

  “这真的是乡村吗?我不会走错路到了世外桃源吧?”市民乔萍站在民主村四组一座未完工的集装箱建筑二楼感慨道。干召庙民主村四组距临河区仅8公里,毗邻临陕公路、京藏高速和临策铁路,该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浩彤休闲观光旅游区、新利自然湿地相互交融呼应。今年该村进行了综合改造,新建了日月湖、人工湖、孔子书苑、5人制足球场、排楼、餐厅、酒吧、儿童游乐场、马厩等特色建筑和娱乐休闲设施,“亭台楼榭绿树间、水系环绕通幽处”的特色村庄景观已初现动人模样。农户在自然沙丘和果园中依势居住,房屋高低错落,果树相互掩映,有着“晚上不见灯光、白天不见村庄”的自然独特生活环境。

  用故乡记忆拉动旅游经济

  据临河区旅游局局长耿卫兵介绍,临河正在布局“三带一环”旅游,即三个旅游风景带:围绕总干渠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围绕永济渠的农耕文化体验带、围绕临奋线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寺庙文化体验带及森林公园休闲区,一条环线:环临河城区乡村旅游黄金线,包括万丰村、富强村、酒庄、联丰村、民主村四组等。

  如果你到过这些村庄就会发现,水榭、亭台、楼阁……一幅幅江南水乡美景入眼,一村一品的规划建设总给人误入画中的错觉。

  “以后甚时候来玩提前打电话,我们家的特色菜是红公鸡拉面。”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的何玉功热情邀请游客,记者浏览了菜单,和城里家常饭店菜价差不多。何玉功说,党的政策好,又修路又修房,夏天来了更漂亮,院墙外都是花,小汽车出进跑油路,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实惠。记者看到,很多人家大门外挂着写有菜名的牌匾:猪肉烩酸菜、红公鸡拉面、民勤拉面……

  “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宣传,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自治区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对全区旅游业的指导思想。

  按照自治区的决策和部署,我市全力谋划全域旅游和冬季旅游工作,通过创办美食节等多种方式,提高当地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后续,我市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活动也随之展开。从一家一户的杀猪菜发展到今天的年猪文化节,各地精心打造冬季旅游盛宴的大幕已经开启!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