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1906-1988),汉名云泽、云时雨。
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家庭。早在青少年时代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1923年夏,乌兰夫进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在
1928年毕业后,乌兰夫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做教学翻译工作。在国内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他坚决要求回国工作。1929年6月,经组织批准回国。同年7月,他参加组织中共西蒙工委,先后担任工委组织委员、书记,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1931年10月,乌兰夫受王若飞指派,在西蒙从事群众、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考验,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1933年5月,乌兰夫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与
1936年2月,乌兰夫与云继先等人秘密策动“百灵庙暴动”,发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举行抗日武装暴动,打击了蒙古族上层卖国分子,打乱了日军利用蒙奸西进的部署,振奋了内蒙古人民的抗日精神。
1937年初,为了建立和发展蒙古族抗日武装力量,中共西蒙工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军番号,组建蒙旗保安总队(后改编为蒙旗独立旅、新编第三师)。乌兰夫利用蒙旗保安旅组建的机会,在保安旅内建立党委会,担任党委书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保证了这支蒙古族武装执行团结抗日的政治路线。
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蒙旗保安旅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乌兰夫担任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并担任地下党委书记。1937年9月,他率部在归绥阻击日军进犯。在保卫归绥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官兵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了日本侵略军。继而转战神木、府谷地区,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后奉命扼守伊克昭盟,堵击日伪军南渡黄河,并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了斗争。
1938年4月,任中共绥蒙工委委员。5月,蒙旗独立旅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他担任政治部代理主任、地下党委书记,按八路军建制在部队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工作系统,使这支部队在极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鄂尔多斯高原的抗日斗争。他还在驻地积极训练民兵,建立武工队,组织宣传队,开办学校,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41年8月,按照党组织决定赴延安工作,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并担任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的蒙古族工作,为各民族团结抗战和培养民族干部付出极大心血。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乌兰夫回内蒙古地区工作,1945年8月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晋察冀边区中央局委员,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同年10月,解散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并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任主席兼军事部长。乌兰夫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开展自治运动,先后于1946年、1947年成功地召开了在内蒙古革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四·三”会议和“五·一”大会,按照党中央指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国家的统一,经过艰苦的工作,撤销东盟自治政府,统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领导整编、组建了5个骑兵师和1个纵队,创办了4所军政院校。后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军政大学校长。
1947年5月,乌兰夫领导组建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他被当选自治区政府主席,并任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领导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党组织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完成了农村土地改革任务。在此期间,他还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消灭了内蒙古地区的土匪和反动地方武装,解放了整个内蒙古地区,同时,派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解放东北、华北,做出了重要贡献。四
建国后,乌兰夫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198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乌兰夫受到残酷迫害,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
乌兰夫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乌兰夫于198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