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岩石上的呼麦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阿荣      2016-05-05

      呼麦——古代牧民的心音,引领我们走进岩画的海洋

      岩画——万世牧民的史章,描绘出了呼麦悠扬的吟唱

      踏着呼麦遐想

      乘起岩画翱翔

      在无际的草原上

      迎接落下又升起的太阳

  岩画是一种世界的、古老的语言。其中最古老的岩画已经距今有四万年历史。中国是岩画大国,也是发现岩画最早的国家。内蒙古是中国的岩画大省,其图像遗存数量约近十万幅。内蒙古的黄河两岸和阴山一带,是著名的河套智人发现地,此地孕育了伟大的河套文化。“原角恐龙地、智人转折点、万年岩刻群、北方古铜都、长城博物馆、河套文化源”是这一文化的典型概括。数万福的岩画石刻就是河套文化的典型元素,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交融的结晶,是河套人留给子孙万代的屋子天书。将北方岩画称之为“岩石上的呼麦”是萧立广、谭士俊两位先生的原创。在达茂联合旗达尔汗苏木境内,推喇嘛庙遗址留存着丰富多彩的草原岩画,这些凿刻在岩石上的动物图案、文字符号、人类活动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再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及生产的画面。

   岩画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有太阳、月亮、行星、飞行物;狼、虎、豹、鹿、羊、鸵鸟、鹰、马、骆驼、狗以及禽兽蹄印等;也有早期的狩猎、驯养、放牧等场景,充分展示了草原游牧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草原岩画是游牧民族在从事狩猎和游牧活动中创造的作品,也是对当时游牧生活的真实记载。

  在达茂草原上驻留过的各族先民大都没有文字,他们都是依靠语言和岩画等来传递、保留信息,因而在草原上岩脉上、裸露的黑石上刻下表示各种信息的岩画。各民族风俗、信仰、发展阶段不一,所刻岩画各具不同的风格。在万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各草原民族在这里或匆匆而过,或长期猎牧,在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汉族斗争融合、交流过程中普下下中华草原文明史。

  

【责任编辑:彩虹】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