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苏力德和拖拉嘎是这样制成的

来源:内蒙古旅游报 作者:      2018-03-27

 

 

 

  苏力德是蒙古语,汉语意为“长矛”“旗帜”,被认为是长生天赐予成吉思汗的“神矛”,是成吉思汗征战所向披靡的标志,也是蒙古民族象征着精神力量的吉祥物。呼和浩特市手工达人布仁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苏力德和蒙古族祭火使用的拖拉嘎,达到痴迷的程度。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蒙古族悠久的民俗和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蒙古族人崇拜火,敬火为神,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火神的重要地位与火的实际功能密不可分,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火尤为重要,吃烤熟的食物、抵御野兽的袭击、带来光明和温暖等等都要依靠火。

  农历腊月廿三是蒙古族祭火日,以祭火祈福平安,表达对火及大自然的崇敬与尊重。蒙古族祭火习俗已经沿袭千年,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功能。

  布仁告诉游公子:在蒙古族的自然哲学中,自然界就是一个生命的整体。然而游牧文化的分散性使人们格外重视团聚,每年的腊月廿三祭火是新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准备年节用品。旅居在外的蒙古族一定要在腊月廿三之前赶回家里祭火。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整个家族共享传统文化,重温传统习俗,建立家庭和谐。为了来年富裕兴旺、万事如意,在取悦火神的同时,还要沟通与祖先的关系,所以祭火的同时要祭祖。

  拖拉嘎是祭火时用的火撑子。从设计图纸到制作,每一步布仁都十分用心,他要制作的拖拉嘎高2米,直径3米。布仁为拖拉嘎的顶端设计了羊头图案,底部设计了云花,3层腰箍上还有81个代表吉祥的“卍”字符。随着布仁的敲打制作,寓意吉祥的羊头图案和“卍”字符制作完成,精致美观。据布仁介绍,顶部设计羊头图案的依据是相传火神的坐骑是羊,3层腰箍代表天、地、人,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蒙古民族除了特别重视祭火外,把苏力德视为精神力量的吉祥物。大苏力德位于中央,小苏力德呈剑形,剑头或剑峰长39厘米,宽3.9厘米。旗杆高300多厘米,插在石墩底座上并配有黑骏马的鬃毛。相传成吉思汗出生时手心里握的一块胎血就是此图形,所以蒙古民族世世代代以献哈达、点神灯、全羊膜拜以及圣酒来祭祀苏力德。

  “现在会制作苏力德、拖拉嘎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就想用自己的行动让祭火仪式传承下来。传统民俗代表着蒙古族最纯粹诚恳的信仰,同时也展示了蒙古族人最淳朴热情的性情。”布仁说。(李丽)

  原文链接:http://www.hlnmg.com/sports/culture/40696.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