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手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13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在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近代方志记云:“肇自古昔,为蒙古最嗜之游戏,今则盛行于北蒙古,若逢鄂尔博祭日,则必举行此技,角者著皮革之单衣,跨长靴,东西各一人,登场而斗,以推倒对方为胜。族长及王公临而观之,授胜者以奖品,平时则其部之少年,集二、三人而行之。”这说明蒙古人不但在那达慕和祭敖包时进行,而且在平时也三五相聚,搏击为乐。
蒙古族人民喜欢博克运动由来已久。远在部落联盟时期,摔跤就和赛马、射箭一齐被作为民主选举部落首领的条件,只有这“三项竞技”的超群者,才具有作首领的资格。及至元代,虽然改革旧制,遵用汉法,但蒙古民族尚武的精神和习俗却一直流传,延续下来。当时,宫廷主要娱乐内容之一是摔跤,每逢喜庆宴会,都有摔跤表演助兴,而且对优胜者常常赏以重金为犒酬,甚至因摔跤出名而升官晋级的也不乏其人。
在今天,摔跤仍然是那达幕大会上最受欢迎的竞赛项目。蒙古式摔跤是站着摔,不许抱腿或跪摔,不限时间,不限体重,一上场双方互相抓握,以一方倒地(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算倒地)为胜败的标准。
历史沿革
蒙古摔跤在历史上有记载大约是在十三世纪。其时,所流行的摔跤形式与后来的蒙古式摔跤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盛行的是所谓的自由式摔跤。这种摔跤方式规定卧倒仍可以相搏,使对方双肩着地才算赢家。因此,为达到这个目的,参赛者可以用各种手段去制服对方,发生伤残和死亡的事故也是常有的事情。
近年来,经过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音译—搏克驰名中外。在重大的那达慕大会上,都设有女子搏克比赛。
改革后的搏克运动,常以单独项目构成比赛,这种比赛不仅设有个人冠军赛,还设有团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内容,从而为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由此,搏克登上了全国比赛的殿堂。
摔跤手的服装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用香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名跤手脖子上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江嘎,看上去煞是威风。它是在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的象征。
【责任编辑: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