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草原美了,候鸟多了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包荭      2017-03-29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双合尔湿地,一群丹顶鹤在“秀”自己的身材。 刘延国 摄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边防检查站黑山头口岸上空松鸦在欢快地叫唤着。 包海伦 摄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黄河段一群水鸟在飞翔。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天空是你嬉戏的地方,芦苇荡是你栖息的天堂,候鸟在这草原上飞翔,身上的羽毛也闪着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如《候鸟》那首歌所唱的,草原迎来了大批的珍贵鸟类,各地湖泊湿地生机盎然,呈现着候鸟翔集的迷人景观。

 

  赤峰市新城区广场树枝上太平鸟在欢唱。 李富 摄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阿古拉湿地,白鹤比翼双飞。 刘延国 摄

 

  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河源湿地,天鹅们正在比“颜值”。左鸿飞 摄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上空北归大雁排成“人”字造型。蒋希武 摄

  内蒙古东西跨度大,湿地资源丰富。全区现有180多处各类自然保护区,4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每年都有百万余只候鸟途经这里。从呼伦贝尔的达赉湖到阿拉善的居延海,从科尔沁草原到黄河几字湾,天鹅、鸿雁、灰鹤、白鹭、野鸭……成群结队、在这里翱翔、嬉戏、觅食。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内蒙古动物协会理事长杨贵生介绍,我国候鸟迁徙路径有三条过境我区。第一条通道是以鄱阳湖为起点经北京到赤峰分成两条线,一条往呼伦贝尔东北方向迁徙,另一条经过通辽、满洲里,最终到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进行繁殖,第三条线是沿黄河一线在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停歇,继续向北到达蒙古国。

 

  包头国家湿地公园南海湖上红嘴鸥在嬉戏。关志雄 摄

 

  在阿拉善盟居延海湿地,上百只红嘴鸥觅食。 马玉 摄

 

  黄河乌海湿地,一群天鹅与城市共舞。焦长青 摄

  草原的天蓝、水清,成为迁徙候鸟留恋的地方。而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日益净化,迁徙途中驻足的鸟类数量随之增多。据了解,近10年来,我区新增鸟类50余种。

  随着相关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科学研究力量的增大,我区现有鸟类500余种,其中候鸟420余种,留鸟80余种,辽阔的草原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