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内蒙古,离开你是我的错!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丁宁      2017-03-01

  小时候,我的内蒙古就是奶奶家大门前的那片小园子,那是一片用长短不一的木棍、木板围起来的空地。记忆里最清楚的是在里面抓蜜蜂,那时候还可以分清楚哪种蜜蜂不会蜇人,抓了来用奶奶缝衣服的细线系上当风筝玩,不过也有失手被蛰的时候,哭着喊着跑回家找奶奶。

  园子里有一片地是奶奶专门种花的,那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农闲时,如果在家里找不到奶奶,那她八成就是在园子里的花坛欣赏她的花儿,里面倒也没什么珍奇花卉,奶奶得空的时候少,没太多时间打理,大多是些不知名且生命力顽强的品种。深秋时节,园子里就显得有些萧条了,没了蜂飞蝶舞,错综盘杂的豆角苗和南瓜藤也没了往日无法无天的生气,向日葵和玉米杆也被奶奶砍断晒着准备生火用,这个时候那几簇金黄的秋菊就显得格外惹眼了,我时不时掐一朵拿到奶奶面前晃,她发现后只是假装生气地责备几句,那些侥幸留下来的,任凭秋风萧萧,都迟迟不肯败落。

  春天里,奶奶在前面播种,野草上的分不清是霜还是露,会把她的鞋弄得湿乎乎,我踩着她留在土里的那一双双厚重的脚印跟着,不停地问奶奶为什么把土豆切开就可以当种子,是不是芽儿只在晚上才偷偷的长出来……忘记了她当时有没有不耐烦,就那么跟着跟着,我长大了。告别了小园子里那几株还没成熟,就被我摘得干干净净的豌豆苗;告别了那个被奶奶无数次拉出来告诫我小心溺水,里面有数不清蝌蚪的水塘子;告别了那双天天盼着下雨下雪,只为可以派的上用场的绿色小雨靴;告别了山里那些吃多了吐,吐完接着吃的有酸有甜的野果子;告别了那棵由于从上面摔下来,至今脚跟还落下一片疤的大榆树。

  (网络图片)

  清楚记得高三那年填报志愿时,并无太多远见的我只是一味想离开内蒙古,当时偏执地认为内蒙古给不了我足够的地理优越感,不管是电视上还是刚时兴起的互联网上,都鲜有这里的新闻,看得半懂不懂的《新闻联播》上,内蒙古也很少露脸,连地震、“非典”这样的天灾似乎都懒得光顾这片土地,于是我一意孤行得选择离开内蒙古上大学,刚上大学时同学们每每说起家乡,“内蒙古”虽谈不上让我丢脸,但也并不会觉得有多光彩,毕竟在我看来,内蒙古属实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谈资。

  那应该算得上生平第一次为自己做得决定,任性的成全了自己,离开了我的内蒙古。离开了漫长的冬天和刀子般的风,离开了身边不时髦的打扮和难听的口音,离开了家人严格的管教和没完没了的唠叨。

  (网络图片)

  毕业后,只身在外,真正体会到背井离乡的辛酸,也终于明白那些思乡诗人为何有那么多的情肠可诉,随处可见的伊利、蒙牛产品,还有当时火的一塌糊涂的凤凰传奇,甚至连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呼和浩特”都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自认是个不算恋家的人,可那个时候,我想家了,也可能是单纯地想内蒙古了。

  不知道奶奶家的那片园子还有没有蜂飞蝶舞,不知道邻居家的一群咕咕呱呱的肥鸭子还去不去河里抓泥鳅,不知道秋日里那片风情万种的胡杨林上再有没有大雁飞过,也不知道那年埋下的苗儿长没长成参天大树,但无论如何,我相信春雨过后,我的内蒙古一定是无比得清新脱俗。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