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未来城外观一角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空港园区,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不露声色地“隐藏”在绿树环绕间。这里就是国内众多油画家艺术家所向往的“艺术未来城”。
7月14日,艺术未来城热闹了起来,戴士和、孙建平、陈宜明等来自国内的著名油画家云集于此,准备参加7月17日至28日举办的文脉传薪——鄂尔多斯2016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
这座面积约11000平方米的艺术未来城的当家人叫白岩,是一位来自呼和浩特的画家。他的影响力不是因为油画作品,而是因为对油画作品的“经营”和这座被誉为鄂尔多斯的“宋庄”的艺术未来城。说起这座“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一条街,一个梦想
2012年,白岩从外地回到呼和浩特市,打算在美术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但是,他在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艺术发展太繁荣,留给我的空间反而不是太多。”白岩说。
一个朋友建议他到鄂尔多斯看看是不是能找到机会。白岩来到了鄂尔多斯市,不觉心中狂喜,他发现这里正是他所需要的艺术发展环境,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美丽、安静、富有传奇色彩。
他开着车转到东胜区“羊绒一条街”,眼前顿时一亮:那是东西达5公里、由废弃工厂组成的一条街,一座座独立的厂房大院,一幢幢红砖砌成的六七米高的厂房,废弃的锅炉、裸露的管道和高耸的烟囱早已完成了使命,空荡的车间似乎在渴望新生。
白岩仿佛看到了“北京798”的前身。这片老工业区是城市的记忆,对他来说,这里更是艺术创作的绝佳之地。
“这个小二楼我要把它改造成艺术工作室,这间大厂房用作美术馆,把这面院墙画满彩色的涂鸦,在这个院子放几尊现代雕塑。这里会有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广场,还会有酒吧、咖啡馆……我要把这里打造成像‘北京798’那样的艺术街区,不,不止是艺术街区!”白岩筹划着他的艺术梦想王国。
这是一片不小的区域,白岩的梦想却不止局限在这片区域,这条街只是他梦想的起点。他梦想借此区域,把鄂尔多斯建设成极具感召力的中国当代艺术之都;他梦想借此区域,为鄂尔多斯羊绒设计产业开启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他梦想借此区域,把中国的艺术形式、艺术美感让全世界分享。
在这条街,白岩建成了鄂尔多斯当代艺术中心,并引入了五六家艺术工作室,迈出了从梦想到现实的第一步。那段时间,艺术中心吸引了大批喜欢艺术特别是喜欢油画的粉丝,其中不乏一些钟情艺术的商业精英。
2015年4月,随着房租到期,出租方的房屋要另做他用,无奈,白岩只得不甘心地告别了这条街。离开时,他暗暗发誓,他还会回到那条老街,回到梦想最初的地方继续前行。
一座楼,一个驿站
梦想仿佛一下子折断了翅膀。经过一段时间的苦闷彷徨,在鄂尔多斯市有关领导的协调帮助下,白岩带着他的梦想来到伊金霍洛旗空港园区这座小楼里。
这座楼原来是一座未投入使用的幼儿园,毛坯的架构、空旷的空间,很适合改造成艺术场馆。白岩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艺术未来城”,他要把这里作为梦想再出发的地方,他要把这里打造成鄂尔多斯的“宋庄”。
“艺术家就像蚯蚓,他们在不断开辟新的土壤,寻找成本更低、更适合创作的地方。”白岩说,“我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美丽的自然景观、宜居的环境、便捷的交通,鄂尔多斯有着吸引艺术家前来的先天优势,而艺术未来城的出现,使艺术家驻留在鄂尔多斯成为可能。
让白岩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到艺术未来城的驻场画家竟然是北京宋庄的缔造者、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当年的他,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选择了宋庄;如今,他再一次选择了鄂尔多斯、选择艺术未来城成为他的落脚点。
走进艺术未来城,迎面是四个独立的黄色石板,如同一面屏风,阻挡着一览无余的视线。石板上面是“OCCA”四个字母,“鄂尔多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英文缩写。
绕过“屏风”,是一张被两个笑脸球围绕的安静的圈椅,地上标注着“坐等时光”,还有什么比微笑着看时光走过更恬静的心呢?浅笑安然,岁月静好。
再往里走,是艺术中心的展览区,白色的墙壁,水泥的地面,混凝土的房顶,回形的结构,悬挂着的一幅幅画作令人流连。
围绕展览区的是20多间艺术家工作室,每间工作室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推开一间工作室的门,门厅墙壁上挂着装饰的油画,门厅右手边是小型库房,穿过门厅,右边放着一张大桌子,供艺术家作画,左边则是几张沙发围成的小会客厅,里面还藏着卧室。
陶瓷雕塑艺术家梁冰是艺术未来城的常客。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他,被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深深吸引,这个城市带给他独特的体验。他说:“鄂尔多斯是中国城市变迁的典型,作为艺术家,我希望有一个亲身的体验,有合适的机会我会把这种体验转换成作品。”
生活在江苏的画家谢中霞,则约了周围的朋友,计划在一两个月内来艺术未来城小住。“我打算去那创作一批具有内蒙古风情的画作。”谢中霞说,“内蒙古的风光对我们内地来的艺术家来说有很强的陌生感,有了这个驿站,会很方便外地艺术家来内蒙古作交流,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驻留。”
艺术未来城这座白色的二层小楼,成了艺术家们来内蒙古作短暂停留的创作驿站。“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展览、艺术论坛、创作交流、品牌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吸引艺术家入驻艺术未来城,艺术家在此作短暂停留,我们免费为艺术家们创作、写生提供场所。除了鄂尔多斯,我们还准备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阿拉善设立站点,一旦形成联动,将会影响整个内蒙古。”白岩说,“现在我们的驻留艺术家有几十人,必须排档期分批住进来。”
在艺术未来城驻留艺术家的名单里,都是诸如栗宪庭、刘小东、范迪安、喻红、吕越等国内顶尖艺术大师。白岩说:“宋庄是艺术家为在北京寻求市场而自然形成的聚集地,艺术未来城开启的是‘后宋庄模式’,我们是有计划地聚集国内成熟的知名艺术家,让他们来鄂尔多斯驻留,为鄂尔多斯服务,从而将鄂尔多斯建设成极具感召力的中国当代艺术之都。”
一片云,一个世界
2012年的冬天,北京798,白岩认真聆听几个外国艺术家在讨论艺术+互联网。他听得很专注,忽然,“云”的概念一下子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鄂尔多斯有云计算中心,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文化与科技结合、把文化艺术数据化,通过网络把中国艺术推向世界,把一些艺术理念引到内蒙古来?”
说干就干。白岩一门心思扎进了“云”里。很快,白岩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了一座“云中艺城”。
所谓的云中艺城,是艺术的网络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搜集填充各种信息资源,诸如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机构、艺术媒体、艺术新闻、文献资料等,建成一个庞大的艺术数据库,一方面可用来实现市场研究与市场数据的直接对接,促进文化艺术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做推介国内外文化艺术品、普及文化艺术专业知识的教育平台,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
云中艺城还是一个艺术展览平台,它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在这个虚拟的“城市”里,有数字美术馆、虚拟艺术家工作室、数字展厅等,三维空间技术、360°全景视频技术、多角度全息影像技术等的应用,使得人们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如同置身现实,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品鉴、交流。艺术家们在这个“城市”里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将自己的作品以及个人生活展示给受众或者各自的粉丝。“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讲,在现实中成立一家工作室条件比较困难,但在这里,一切都成为可能。”白岩说。目前,云中艺城已有200多名艺术家成立工作室。
云中艺城同时是一个互动交易和收藏平台,它设置专门的文化艺术品超市、艺术品银行、艺术品信托,实现交易、收藏、保存多功能合一。
网络无边界。有了这个平台,普通消费者可以购买心仪的作品,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升艺术品味;艺术家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并相互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互相了解。白岩说:“云中艺城其实是建构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了沟通世界的目的。”
白岩希望采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把艺术与产业融合在一起。“羊绒业是鄂尔多斯的传统产业,我们有那么多的技术工人,那么好的原材料,如果注入新的艺术和设计,那么它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
他计划依托云中艺城和鄂尔多斯当代艺术中心,将艺术品和艺术版权丰富起来,来满足羊绒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要。到那时,艺术家、企业、技术工人,这批人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艺术未来城内部的来展
云中艺城虚拟场馆截图
艺术未来城工作区
云中艺城虚拟场馆截图
东胜区老街一角
艺术未来城内部装饰画
艺术未来城里的画作之一
【责任编辑: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