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
衡量一种大流行疾病的危害程度,群体的视角最为重要。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能取得这一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躺平”没有出路,消极防疫后果严重。据报道,日本“躺平”后遭遇感染病例激增潮,全国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还出现很多急救送医困难及医护人员缺勤情况,多地医疗系统严重承压。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目前美国有近2400万成年人患新冠长期后遗症,其中81%的人日常活动存在困难。
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机会就越多。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将出现新的感染潮,各国须保持高度警惕。近日,我国多地检出BF.7变异株。相对BA.4和BA.5,BF.7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
事实上,一些国家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不想防控疫情。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理想的控制策略,才干脆“躺平”,这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一旦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又会收紧防控策略。据报道,法国卫生部表示“不排除恢复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呼吁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和接种疫苗,迎接秋冬感染高峰。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系《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责任编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