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郑慧英) 9月3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召开会议,对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扎实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为“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4家,近70%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并受益。同时,促进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成农家乐、牧家乐500余个。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建成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内蒙古美术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正在全力推进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乌兰牧骑宫、内蒙古群艺馆等项目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08平方米,2017年,全市蓝天比例达到73%,居所有省会城市第2位。在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主城区与旗县政府所在地半小时公路网,986个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重要资源运输通道全部建成高速公路。市区八横八纵路网体系现已形成,二环快速路建成通车。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地铁1、2号线,三环快速路建设以及巴彦路、金海路快速路改造提升工程,届时,“主次匹配、内联外通、平衡高效、互为补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将全面形成。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严守民生底线,紧贴群众需求,努力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公平、更加充实地惠及每一位群众。呼和浩特市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全市连续多年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万人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控制在3.8%的目标任务之内。努力实现教育公平,通过名校带弱校、名校建新校、校际联盟、合作办学等多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呼和浩特市教育资源相对紧张、优质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2013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4所,增加学位4.5万多个,进一步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制定出台了“同城化、同待遇”政策,全力以赴保障了近9万名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建成医疗集团4个、医共体13个、专科联盟4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5个、紧密型托管医联体8个、高层医疗协同体38个,在全区首创名医医工作室,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呼和浩特市在群众生产生活各领域全面发力,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0904/2924759.shtml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