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视点
刚买的面膜贴了,满脸发痒;代购的唇膏擦了,嘴唇又红又肿;祛痘膏祛痘不成,脸上痘痘反而烂成了一片……生活中化妆品过敏的情况不少见,遇到过敏你会果断弃用还是去追踪过敏源?
记者近日获悉,浙江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在过去一年已上报几十例宁波地区使用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病例,其中海外代购的化妆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居多。
海外代购化妆品是“重灾区”
在已经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案例中,海外代购的化妆品成为“重灾区”,有近1/3病例由各种洋货引起。如韩国和日本的面霜、面膜,澳大利亚的唇膏等。
从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来看,主要是以接触性皮炎为主,占到一半以上。除了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光敏等。
宁波市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王金燕介绍,造成化妆品不良反应,一方面可能是化妆品本身的原因,如化妆品中含有某些致敏原料或刺激性原料等,如美白祛斑产品汞超标、面膜产品中添加物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消费者为过敏体质、选择化妆品类型不当或使用不当,使用前没有做相应的皮肤敏感试验,出现不适时没有及时停用并就诊等。
别把皮肤当成“试验田”
今年26岁的小张发现,她的脸特别容易过敏,就连出门吹吹风都会发痒或不舒服。“我在空调房里都没法待,一进空调环境温度变化了,我的脸就红得像关公,发红发烫。”
原来,小张从上大学开始就把自己的脸当成“试验田”,只要是能美白的、嫩肤的,不管网购的还是商场买的,都往脸上涂抹。如今,小张的皮肤越来越糟,用什么化妆品都容易过敏,还长了不少红血丝和痘痘。
医生介绍,健康的皮肤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敏感性皮肤是皮肤亚健康状态,典型表现就是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还有对外界环境如气候、紫外线、温度、风等的不耐受。皮肤会有瘙痒、刺痛、灼热、紧绷感等症状,看上去有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
买化妆品一定要先试用
“选化妆品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般来说,某个产品被频繁监测到引起不良反应,那就是这个产品有问题。如果是被零星监测到,那就跟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关系。”王金燕介绍,化妆品和护肤品一定要在正规商家购买,仔细看清楚化妆品的各种标示,如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出厂日期、使用有效期限等,不要买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的化妆品。化妆品使用前最好先做个皮肤过敏试验。可以先取要使用的少许化妆品涂部分在耳后,至少观察72小时,如果没有出现红、痒等不适,再大面积使用。
美白或磨砂的化妆品要少用
避免化妆品不良反应,平时良好的使用习惯也很重要。“现在很多化妆品号称可以去角质,这没有必要。因为皮肤有自己的保护系统,去角质等于人为破坏了这套系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王金燕主任介绍,还有一些磨砂洗面奶或磨砂膏,也要少用,建议最多只能每2周用一次,因为使用次数太多,把皮肤变薄,皮肤失去了天然屏障,也容易过敏。
王金燕还建议,美白的产品最好少用。一些效果特别好的美白洗面奶,很有可能添加了荧光剂,洗脸目的是清洁而不是美白。要想美白,出门做好防晒更重要,用防晒霜,戴帽子或者打遮阳伞。
此外,使用美白产品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皮肤的黑色素形成以后,一部分会被分解,另外一部分会随着表皮细胞的脱落而清除。所以美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美白产品上写着“三天见效”或“七天见效”的字样,一定要提高警惕。
还有的化妆品打着“天然”旗号,一些消费者认为天然的比合成的更好。王主任说,其实化妆品中可能同时含有天然和合成成分,“天然”还是“合成”是针对化妆品的原料来说的,与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