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月最圆时 情最浓处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博学      2016-09-13

  中秋节是我国最最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节俗丰富,至今仍洋溢着活力。它不仅点缀了我们的秋日生活,还唤起了我们的缕缕相思。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而八月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恰为八月之中,因处仲秋之中,秋天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老北京人还称其为果子节,秋季瓜果成熟,金黄红翠,流香溢彩。这个别称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凸显出秋天的季节特点。而团圆节这个别称却普遍存在,团圆是中秋节最主要的民俗信仰,也贯穿各项节俗之中。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大,人们也由此寄托相思,于是中秋节也称月节、月夕。

  中秋节的节俗历来最突出的就是赏月、拜月。相传汉武帝曾建造“俯月台”用来赏月。台下挖有影娥池,每当登楼远眺,圆月美人映入池中,如仙人乘舟,笑弄明月。赏月、望月、玩月至唐开元天宝年间蔚成大观。古时人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由欣赏自然之美而获得诗意和乐趣。而现在的人不乏娱乐渠道,却依然钟爱圆月。或是追忆往事,或是许下夙愿,或者一家人围在桌边笼着一轮明月享受天伦。如今每至中秋,家人备好瓜果呈于月下,做好家常等你回来。这种感情不似夏天热烈,却浓重深厚。

  中秋的节物,最突出的当然是兔爷和月饼。兔爷是一种泥塑的玩偶,中秋节用来祭拜月亮和娱乐儿童。它的来历大约是出自玉兔捣药的故事,兔爷也极具津、京一带的地域特色。它们长着兔耳长脸,有的穿文官服饰、有的着武官衣服、有的做成市井人物,十分有趣。如果说兔爷有地域局限,那么月饼就是所有炎黄子孙对中秋节的统一认知。月饼又叫团圆饼,其形态、馅料、制作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相传唐高祖李渊和群臣欢度中秋,手持吐蕃商人所献装饰华美的圆饼对着圆月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于是将圆饼分于群臣。到宋代,月饼更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色明目,苏轼有“小饼嚼如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经过传承,月饼不仅成为中秋特有的食物,还出现了诸如嫦娥奔月的传说与之相映成辉。

  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妨追随古人的情思,朗诵有关浪漫的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吃罢月饼,啜杯好茶,焚一支香,远望皓月,沉静幽思。中秋时节,月最圆,情最浓。不知您寄予怎样的情怀?

 

  

【责任编辑:彩虹】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