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城市环境整治的是空间与秩序,提升的是设施与美感,推动的是产业转型与升级,享有的是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民王俊伟的一席话道出了诸多首府群众的心声。
刚刚过去的2018年,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善。城市新增道路铺装31.9万平方米,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117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7%;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2天,比上年增加17天……
就在两年前,呼和浩特市吹响了整治“号角”,全面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去年,呼和浩特市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工作进行了部署。呼和浩特市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聚焦重点、聚焦民生、聚焦短板,按照“一年大提升、两年大跨越、三年实现治理长效化”的目标要求,全力构建现代化城乡规划、现代化基础设施、城市生态、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以及智慧化城市管理五大体系。
经过两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呼和浩特市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吃得放心、住得舒适,生活更便利……而对于这样的变化,首府的群众则有着切身体会。
50多岁的马师傅,在呼和浩特市经营一家小餐厅已经有10多年了,他亲眼见证了首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前后的起落变化。“就拿我家店铺前的这条路来说,以前这里不仅是断头路,路两边也全都是随意摆摊的流动商贩,周边商户和群众的意见很大。”马师傅说,“现在通过整治,断头路通了,街边摊不见了,环境清洁了,我们开门做生意心情都愉快了。”
诚如马师傅所言,幸福生活源于环境的改变。2018年,呼和浩特市继续大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面开展“三城同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主城区青城驿站、公共厕所、小区驿站达到4213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排查整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6.3万家,1.6万家餐饮场所实现“明厨亮灶”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东影南路下穿农大通道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6条,新建人行过街天桥10座,迁移占道电杆80处。巴彦路、金海路、哲里木路等路网改造提升和三环路加快建设,呼张高铁呼集段、呼准鄂铁路通车运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洞通,2号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白塔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呼和浩特新机场可研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政务云中心、智慧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行。启动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城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实施“揽山入城”、沿黄生态走廊、阴山北麓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生态修复37万亩。
“首府环境大变样,我现在每天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心情很是舒畅。呼市已成为看得见人文、享得到品质、留得住乡愁的城市了。”已在杭州定居多年的赵文林回到家乡后,在玉泉区烧麦一条街驻足良久。
点赞也同样发自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们口中。徐勇现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便民市场经营着一个水果摊。“以前就在对面马路边摆摊,风吹日晒雨淋,现在搬到政府新建的市场里,不仅空间大了,环境也好多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我是直接获益者。”徐勇乐呵呵地说。
改变不仅限于城市,在呼和浩特市广大乡村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8年,呼和浩特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启动70%行政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1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完成改厕1604户。投入1556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8.2%,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达到93.4%,村庄绿化率达到55%。
在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村民居住的平房里,家家用上了像城里楼房一样的室内水冲厕所,村民姚改花感触最深,“我家改了可好用了,今后冬天上厕所再也不用穿上棉袄在室外挨冻了,夏天上厕所也不用忍受苍蝇和臭味了。”
整治一新的首府城乡,成为百姓安居的家园,人们乐业的“棋盘”。美丽青城,未来无限好。
原文链接: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9/01/08/012632603.shtml
【责任编辑: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