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0元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18-12-27

  近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多措并举支持农牧民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目前的12600元左右,增长95倍多,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据内蒙古农牧厅厅长孙振云介绍,内蒙古不断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取消牧业税、农业税,分别比全国提前2年、1年,彻底解除农牧民土地承包关系的税费负担;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于2017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于2018年9月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民的承包地和牧民的草场有了“身份证”,让农牧民吃上了“定心丸”。

  此外,内蒙古出台并落实多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牧户的生产收益。自2011年以来累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455.6亿元,每年有140多万户、490多万名农牧民受益,有效促进草原生态恢复。

  据了解,内蒙古主要农作物良种率和家畜良种化率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0%和29%提高到现在的98%和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5%,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牛奶、羊肉、绒毛、草业产量均居中国首位,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1250万吨粮食、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粮仓”“奶罐”“肉库”。

  原文链接: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12/26/012626642.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