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运才思:这几幅最有趣的祝寿对联不可不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3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金石学家赵明诚,是一对著名的“诗词夫妻”。相传有一次,他俩被邀请到青州参加乌老寿星150岁的寿宴。酒过三旬之后,众人请李清照夫妇作一副寿联,以祝乌老寿诞。   花开富贵(资料图 )   丈夫赵明诚故意向李清照挑衅,为了难住续写贺寿对联的妻子,他在上下联的开头...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的秘诀:性格决定成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3

  曾国藩的成功我们可以归结为他的坚持,他的恒心和意志,他谦虚内敛,自律性很强,我们可以总结出多个方面,都可以找到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他的性格因素。   曾国藩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项羽之败 性格使然   不管什么人做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他...

人民日报推荐:40条必读国学经典名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8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

为什么古代仕女图里的美女都是单眼皮?| 史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8

  图片源于网络   单眼皮,双眼皮——由仕女图所引发的观察   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全都是单眼皮,双眼皮的一个也没看到。   这在晋朝、唐朝可能是出于写实,宋朝以后虽出现了双眼皮的肖像画,但美女图中却仍只见单眼皮美人。这些古画中的单眼皮、双眼皮,透露出些什么讯息呢?   族群遗传学 ...

20句最实在的俗话:欲人勿知 莫若勿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3

  1、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意思相同的还有一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世上的事确实是瞒不住的。不管你多隐秘,最终还是会被别人知道的。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资料图 图源网络)   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这些成语这么二 我学会了也拒绝使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1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   今天要出场的这些成语厉害了。它们虽然可能不为人知,却个个画风辣眼,故事奇葩…   奇葩成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cǎn lǜ shào nián   惨绿少年   这个成语乍一听就很“惨”很“绿”,莫...

文艺皇帝宋徽宗如何选画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0

  说到中国古代绘画, 就不得不提宋画这座高峰。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称为“千古画帝”,他不仅自己绘画、书法功力深厚,而且对画师也是万分礼遇,在他的时期,画院日趋完备,画院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以揽天下画家。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   宋徽宗常常还会亲自出题,来考画师。有这样...

清美毕业的80后女插画师用现代版《山海经》征服了全世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20

  一个 80 后平面插画编辑创作的壁画,凭什么惊艳了整个世界?      这位画家叫文那,从清华美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插画编辑,生活似乎本该平静的继续下去,但是她无意间一次天马行空的创作,却让自己从景德镇三宝村画到了北京 798,又从中国画到了全世界。      文那不是她的真...

人生当如唐伯虎 执笔走天涯 一生是少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9

  说到“唐伯虎”,大家总会想起电影里那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左拥右抱,眉飞谈笑间妙笔生花,俨然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可历史上的唐伯虎,却比电影里倒霉一百倍,误交损友导致当官无望,穷得三餐都吃不饱……但喜欢他的人,却还是喜欢他的才华心性,他也一次次对命运绝地反击。每个有过少年心性的人,都能在唐伯虎...

解读中国文人的醉吟文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9

  在中国,文人总是特立独行的一群,智商和普通人没多大区别,但吃喝拉撒却都透着一股神神叨叨的劲头。从古到今,这些人从服用五石散到嗑药、抽大麻,从秦淮河畔泡姑娘到马路上飙车,各有各的玩法,各领各的风骚。而在这千奇百怪的爱好中,如果非要找一个通用的,那恐怕就只有喝酒一样了,中国人相信酒逢知己千杯少,中国...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9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在行”之论的,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    历代儒家“知行”观的简略回顾   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

求疵:“井井有条”与“柳条”无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9

  2017年3月14日《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刊载的《占春长久不如垂柳》一文中,如是诠释“井井有条”中的“条”:“在传统民俗中就有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习俗,古人在祭拜祖先外出踏青时,顺手插柳也是古人常做的事。每逢清明,家家户户也常常将柳条插在井边,成语‘井井有条’正是来源于此。”这里错误地将“井井...

清代“高考”趣闻:考场竟可生火做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5

资料图   所以说,那时的“高考”同样是一考定终生,甚至一步登天,主考和参考人员怎能不重视,因此在考场内外演绎了一幕幕趣闻轶事。   煲粥焖肉,考棚之中苦作乐   清代的乡试在旧历八月初八至十六日举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为一场。省考试场称贡院,考棚密集,又称号子。每十个号子为一弄,一弄之间可以来...

古典文学研究者是如何养成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5

  学者的本职工作是学术研究。在学术专业化、体系化的大背景之下,学术著作固定的写作模式,既淡化了作者的个人痕迹,也使得它难以获得普通读者的青睐。学术随笔与小品,则成为学者普及知识、抒发性情与贴近读者的重要途径。   一   青年学者张晖的第一部学术随笔集《无声无光集》,因为作者的遽然离世,在学术...

当朱自清、琼瑶、鲁迅、仓央嘉措、赵忠祥、甄嬛、金庸和古龙同时在高考战场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6/13

  前言:高考又要来了,看看名人如何应对。莫名戳中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