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出来的民俗博物馆

来源:人民日报   2020/05/05

桦皮篓、手摇纺绳器、狍角帽、达斡尔族马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腾克村,有一间木质结构、柳条铺顶的达斡尔族民俗文化陈列馆,里面展示着与达斡尔族息息相关的205件老物件,它们全是由达斡尔族老人鄂铁柱搜集而来。   “这个马鞍很宝贵,我费了好一顿口舌,才从一个达斡...

内蒙古出版两部蒙古学研究大型工具

来源:新华社   2020/05/05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与《格斯尔》征集研究室了解到,我国蒙古学研究领域的两部大型工具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蒙古族卷》和《蒙古学蒙古文论著索引》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蒙古族卷》收录蒙古族古籍条目共10155条,基本涵盖1949年前写成的蒙...

骏足饰金羁连翩驰草原 - 走进蒙古马文化博物馆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20/05/05

民族特色浓郁的展厅。 明代《元亨疗马集》。 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外观。   锡林郭勒大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春季浅草泛黄,成群的蒙古马,悠闲地吃草,尽情地驰荡。西南端的镶黄旗,马文化...

内蒙古新华书店开启阅读嘉年华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2020/04/23

  为了积极推动书香内蒙古工程,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内蒙古新华书店于4月23日至26日举办“新华畅联阅读无界”4·23世界读书日阅读嘉年华暨第四届回馈读者感恩会,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元的阅读体验,内蒙古新华书...

小笤帚的华丽变身——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步阳草编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2020/04/23

  中国传统草编工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内蒙古就有一种特殊的纤维草手编工艺——步阳草编,诞生于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 ,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步阳草编的故事要从一把笤帚说起。 ——编者 ...

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导向与文化自信构建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2020/04/2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文艺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从古到今,广大作家、艺术家心怀赤子之心,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

首届“书香兴安”活力悦读书友汇举办

来源:兴安日报   2020/04/23

  在“世界读书日”和“五一大会”召开73周年前夕,4月22日,兴安日报社与兴安盟图书馆共同举办了首届“书香兴安”活力悦读书友汇——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专题采访活动。活动邀请盟委党史办副主任那顺乌力塔,兴安盟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内蒙古社科院兴安分院研究员任翔讲述兴安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回...

“修缮”长达7年始终停留在纸上,千年辽塔快塌了

来源:新华社   2020/04/22

  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周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丁铭、王靖、安路蒙、恩浩   乍暖还寒,草木枯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

呼和浩特:阅读马拉松“云端开跑”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2020/04/22

  2020年4月2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举办的“品味经典书香人生”主题阅读迷你马拉松“云端开跑”。此次比赛时长40分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阅读,阅读速度、答题成绩通过网络进行即时计算和回传,吸引全校1008名居家防疫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迎接即将到来的4·23世界读书日。近年来,该校...

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04/21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奈曼王府。新华社资料片   一列绿皮火车从昌平北站缓缓驶出,在幽暗的夜色里,渐渐游入绵延的群山中。经过一夜劳顿,火车穿过数不清的隧道,绕过百十座山峰,最终驶出京北山峦,停留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此地便是赤峰。   位于北京东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并不是一座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