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局下的循证决策思考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3/01

WHO有关负责人近日认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未来演变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世卫组织正在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目前,我们显然仍处在大流行之中,这一病毒依旧危险。 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是近年来在政府决策中兴起的一种决策方法,目的是使政府的政策更具理性、科...

听说读写影响大脑健康,延缓衰老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2/14

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往往会伴随衰老的进程发生变化,“说话不流利”“看到东西叫不出名字”“耳朵不好使”……是很多人对变老的描述。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一书中,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杰·克鲁兹和理查德·罗伯茨博士提到,衰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时间起...

冬天多睡点懒觉有利阳气“收敛”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2/10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隋 晶 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里说的生长收藏指的是阳气,简单来说,春季开始暖和,夏季热到极点,秋季开始凉快,冬季冷到极点,这就是阴阳消长——太阳叫阳,没太阳叫阴;阳多叫太阳,阳少叫少阳;阴多叫太阴,阴少叫少阴。 我国最早的医学...

多国与奥密克戎正面交锋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1/13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本报记者 张 健 □本报驻南非、美国、英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邹 松 李志伟 周卓斌 许黛如 自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截至1月4日,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该毒株,尤其在一些欧美地区,奥密克戎...

滥用药,肠道受不了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1/13

扰乱菌群平衡 降低免疫功能 诱发心脑疾病 受访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曹海龙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沈 杰 每个人体内都有数万亿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我们将其统称为微生物群。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的总称,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基因...

养生月历,2022守护全家健康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1/13

编者的话:新年伊始,最适合制订健康计划。本期《生命时报》根据时节和气候变化,特别奉上“养生月历”,助你抓住每月防病保健重点,健康一整年。 1月:防寒保暖 大寒、小寒是最冷时期,此时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午后尽量晒会儿太阳,坚持运动,让寒气无藏身之地。 2月:养肝护阳 立...

多露出笑容,有助提高注意力

来源:生命时报   2021/12/26

日本近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笑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并提高注意力以及减轻压力。 该项研究对象男女皆有,年龄在40~65岁。研究人员让参试者观看搞笑视频,看完后对包括计算速度和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人在看完视频开怀大笑后,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答题速度变快,与大脑...

空气污染下降,可改善抑郁

来源:生命时报   2021/12/26

近日,北京大学发表在《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PM 2.5浓度的降低不仅可改善人群抑郁情况,还能节省医疗成本。 研究团队纳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开展的一系列全国范围调查数据。结合在空气污染政策干预前后的人群医疗支出变化,估算2000~2016年月均和年均的PM2.5...

揉“软”耳朵,老来生病少

来源:生命时报   2021/11/1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郭华民 主任医师 阮 岩 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缩影,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都能在耳朵上找到对应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穴”。当人体内的脏腑功能或器官出现问题时,在耳廓的这些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变化,出现压痛现象。同理,对压痛点进...

心烦睡不着,喝补中益气汤

来源:生命时报   2021/11/15

你平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白天越累,晚上反而越睡不着?这种状态中医称为“虚烦不得眠”,是身体经脉太弱所致。 中医认为,睡眠其实是“阳入于阴”,如果整个人体气血阴阳都不够,经络就处于一个不通畅的状态,阳气入阴受阻也会造成睡不好觉。这类人往往有个特点,白天没精神、很疲劳,到了晚上还睡不好觉。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