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最后一首 你知道是哪一首吗

来源:今日诗歌   2020/04/1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所说的一句谚语。姑且不谈这句谚语的可操作性,因为当中的“吟诗”可不是背诗,而是作诗。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唐诗三百首》是会陪伴着他从年幼走到年长,甚至走完一生。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金缕衣》,便是《...

《国学宝典》APP上架 为啥说她是科研帮手

来源:国学时代   2020/04/14

  对于很多学者和高校研究生来说,《国学宝典》网络版并不陌生,都知道她是一个超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近期,《国学宝典》试用版APP上架各大应用市场(IOS版正在压力测试,四月中旬上架),APP版是特别针对个人开发的应用,将会覆盖更多个体用户,为更多高校师生服务。   《国...

为什么说宋词第一人是辛弃疾而不是苏轼呢

来源:诗词桃花源   2020/04/14

  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上双峰并峙,巍峨璀璨,光芒赫赫,成一时之鼎盛。正如诗中有李杜,词中也有苏辛。也正好李杜之优劣争论之不休,宋词第一人,也似乎鲜有一致意见。苏轼与辛弃疾,到底谁是代表两宋最高词学成就的人呢?我以为是辛弃疾。   从两人的词作给人的阅读体验上,苏轼偏向单一,辛弃疾极为丰...

贺知章这首诗词表达了每个游子对故乡眷念

来源:凯风网综合   2020/04/13

  落叶归根,不管我们走多远,每个人最后都想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观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贺知章的这首诗词表达了家乡的眷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诗词。   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就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儿时背诵这首诗时没有这许多感触,如今如果远离家乡,脑中总会时不时回...

孔子的七十五句名言 世人称为“万世师表”

来源:凯风网综合   2020/04/13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正心修身篇   1.子...

《易经》:别让自己的人生 败在小细节之中

来源:聊道德经易经佛经   2020/04/09

  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象传》之中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鲜明,这是履卦之象,君子观此卦象,分清上下的职责,遵循礼仪,安定民心。   为人处事,要合乎礼节才能避免矛盾的...

《中庸》的十大智慧:学会中庸 才不会平庸

来源:兰清竹韵   2020/04/09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时至今日,《中庸》中的许多道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不断被人引用。   今天和大家分享《中庸》中的10条经典名句,学会这些中庸之道,你才不会平庸!   0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道德经》最厉害8种思维 读完真的不一样

来源:儒风大家   2020/04/08

  人之所以不同,很多时候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01   对立统一的思维。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

整部《易经》看似复杂 其实只讲了这3句话

来源:凯风网综合   2020/04/08

  《易经》向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中易经的核心观点就是阴阳辩证法的观点。阴代表的大地、柔弱,而阳代表天空、阳刚,当阴阳交织在一起,就会生成万事万物,这么来说,万事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阴阳。   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透过表象看内在的阴阳,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一个人生意做得...

古训:教子“七不责” 这七不责你学会了吗

来源:凯风网综合   2020/04/07

  父母总是发愁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有时往往都太过于严厉,有时甚至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古代教育孩子的七不责。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教子"七不责",那"七不责"是哪"七不责"呢?   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