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写古诗词——格律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8/10/09

①古人把写的字称作心画,写的诗称作心声,诗词都首先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语言的组织、声音的调配来抒情达意的。   诗词声音的调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平仄,二是押韵。我们汉语有着丰富的声调,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的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种声调,在很多地...

唐诗的自然精神

来源:光明网   2018/10/08

  今天我们讲唐诗的自然精神。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之所以我们在今天的讲演中,特别强调“自然”这一点,就是因为,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唐诗神妙之境的精神内涵   唐诗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它辉煌...

外国艺术家与敦煌的“新不了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10/06

  中新社兰州10月3日电题:外国艺术家与敦煌的“新不了情”   中新社记者丁思   “我的首次敦煌之旅实属无心插柳。”5岁开始学画,18岁定居美国,32岁迁居中国苏州,出生西班牙的现代主义画家JoelBlanco自从遇见敦煌,便与其有着解不开的情缘。   3日,第三届丝绸之...

夔门天险、诗城奉节 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来源:人民日报   2018/10/05

  白帝城。   王传贵摄   早发白帝城   李 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眼前的这江水,一如李白1200多年前所见。面对滔滔江水,他吟诵出千古名句。在重庆奉节,我们还能在诗与山水间,追寻那些泛黄史书上记载的过往。   夔门...

中外比较品《三国》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8/10/03

  画作《阿基琉斯的凯旋》   画作《桃园三结义》   今年暑假,我重温了《三国演义》,一边读,一边为罗贯中的妙笔击节叫好,也感觉天气不那么热了。宋人苏舜钦曾以《汉书》下酒,传为美谈,我附庸风雅一下,或者可以说是以《三国》消夏了。在读的过程中,不时会联想到类似的外国文学现象,以下三则笔记尝试...

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昔日烽火连天 今朝怀古问道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9/30

  塞下曲   王昌龄(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的《塞下曲》,与其众多的边塞诗一样,冷峻而写真地描述西部的荒凉孤寂和战争的残酷。当年的他,走大漠、过雄关、入孤城、观...

新诗和旧诗的互见与互鉴:两岸青山相对出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9/29

  唐诗画谱·夜渔 资料图片   ○百年前新诗的诞生,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新诗之新,体现在新理念、新境界、新形式、新内容。   ○新诗和旧诗之间,亟需互见和互鉴这两个重要的维度。首先是互见,进而是互鉴,然后友好竞争,共同发展,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无论写作什么诗...

齐白石的另类山水

来源:文摘报   2018/09/28

  胸中山水奇天下——赏齐白石的山水画境   齐白石画虾,画牡丹,画桃子,这些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题材。但他的山水画似乎没有那么多人了解。2017年,齐白石画于1925年的《山水十二条屏》拍出了9.315亿元的天价,成为中国最贵的艺术品。天价之数未必能说服所有人,对于齐白石山水的争议,从来就没停止...

重读《江村经济》(品读经典)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9/27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最近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再次出版,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为该书所写的导读。   ——编 者   《江村经济》一书是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求学之时,在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的一篇博士论文,并于1939年以英文在伦...

国图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将展出

来源:北京日报   2018/09/26

  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永乐大典》将于本周五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的“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文献展。   展览将展出国图馆藏《永乐大典》原件12册,同时展出其他珍贵善本古籍、舆图、名家手稿,以及不同时期出版的《永乐大典》影印本和海外收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文献,为公众勾勒这部大典飘摇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