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哪两个历史名人被被后世当做“后门门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9/25

  核心提示:唐朝的门神,大多是以武士或是佛教造像为主。发展到后期,还有以侍女作为门神的例子,这说明这一时期门神的形象更加生活化、人格化。这一时期,诞生了日后最为常见的两位门神形象——秦琼和尉迟恭。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五花八门的门神形象:从...

秋分风物:它为何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来源:中新网   2019/09/23

  “秋分气初爽,灯火新照夜。”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一天昼夜平分,还曾是传统“祭月节”,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期盼和热爱。   据考证,中国古代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时值金秋,它也是收获的大好时节。   秋分,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秋...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9/19

《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1》祝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数十张珍稀古画高清详图,走进“纸上的故宫”,再现一段段“艺术的故事”! 《故宫的古物之美》祝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祝勇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推出...

内蒙古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来源:内蒙古旅游   2019/09/18

  日前,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在内蒙古,也拥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遗址,其兼容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

考古表明: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裕民文化是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开端

来源:新华社   2019/09/15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1日电(记者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距今8400-7600年的裕民遗址、距今9000-7000年的四麻沟遗址等裕民文化时期遗存的考古发掘表明,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类型——裕民文化是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长期以来,在中国北...

河套文化源泉 阴山草原故乡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旅游局   2019/09/09

敦煌石窟里的丝路“动物世界”:万物有情 善待生命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9/03

图为莫高窟第249窟中的壁画“野猪群”(西魏)。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近日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与动物有关的绘画故事,反映出了上千年前的敦煌,工匠们已经利用画笔,叙说动物的故事,他们批判涉猎、屠宰,乃至一切伤害动物的行为。 敦煌研究院称,在莫高窟420窟里绘于隋代的“驼队...

吃稻米、戴精美玉器……古良渚人的生活有多精致?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9/02

  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文化”可谓是近些天来的热词。近日,在故宫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又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展品之珍贵令人啧啧称奇。   人们不禁设想,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玉器的古良渚人,在当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惬意生活:临水而居与精...

两千年前的素纱单衣 何以身轻如烟霞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8/30

直裾素纱单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局部   夏日炎炎,谁不想拥有一件轻逸薄凉的单衣?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曾经织成过通身重量还不足50克的素纱单衣。   薄如蝉翼、轻若烟霞——这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国宝“素纱单衣”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墓主轪侯利仓夫人辛追...

内蒙古新发现一处辽代早期皇室墓葬

来源:中新网   2019/08/29

图为主墓室顶部的仙鹤壁画。连吉林供图   记者28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通辽市开鲁县博物馆、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开鲁县东风镇辽代墓葬群1号墓发掘了一处辽代早期皇室墓葬。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研究员连吉林当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墓主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