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桃花源记》 陶渊明

来源:古文观止   2019/07/24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史记》:史学与文学的际会

来源:光明网   2019/07/19

善本,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流传较少的古籍,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以活泼轻快的短视频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作品《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史记》《左传》《孟子》等进行精准而生动的解读。视频拟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最古老...

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的保护与传播

来源:光明网   2019/07/18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搭载互联网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善本网络传播活动于5月9日启动。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中国国家图书馆承办...

《红楼梦》英译品读 (一)

来源:中国网   2019/07/16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能够走向世界,为西方读者所了解,主要归功于四位译者:大卫·霍克斯、约翰·闵福德和杨宪益、戴乃迭。前两位是师生兼翁婿,后两位则是夫妻。这两对组合分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将《红楼梦》译成英文,让外国读者能够走进大观园,一窥这座奇伟瑰丽的文学宝库。 ...

翻开《诗经》画卷 感受千年诗意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7/11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有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这一期《苗地》,我们一起跟随《诗经》的脚步,从古老的诗意中感受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悲喜与感怀……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从《诗经》到音乐剧有多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7/1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家喻户晓的《诗经·采薇》,日前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舞台,在今年的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上演出后,引发海内外关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揭开其“变质”秘密。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的演出...

古诗古画说消夏

来源:北京晚报   2019/07/10

《槐荫消夏图》故宫博物院藏   夏天烈日炎炎,如果能有一片遮天蔽日的树荫,那便是乘凉的好去处。事实上,在古代,这是大多数人的消夏方式。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魏收,夏天坐在板凳上,躲在树荫下读书,随着日光的移动,树荫自然也随之移动,魏收也就跟着树荫移动读书,由于精力集中,竟忘记了溽...

菜根谭

来源:豆瓣读书   2019/07/08

内容简介 《国文珍品文库: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国文珍品文库:菜根谭》中,儒释道融为一体,心学与禅学是其核心。它不是洪应明一人的智慧,也涵盖了洪应明视力所及的前人妙语。它展示的不...

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7/05

许 晖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时移世易。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风俗,有些遗留,有些消失,也有些发生了改变。   假设现在遇到朋友,对方打招呼:“无它乎?”我们肯定莫名其妙。   “无它”也写作“无他”,现代汉语意为“没有...

款识千秋:刘贺墓中青铜器上的铭文鉴赏

来源:光明网   2019/04/09

   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器上往往铭刻文字,被后人称为金文、钟鼎文、籀zhòu,音骤篆文等。这种铭文的历史传统从商周一直延续到秦汉以后。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汉代的青铜器已经从以祭祀为主的礼器,转变为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实用器,其上的铭文从形式、内容到语言、文字,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