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的红军政委——陈海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10

陈海松   秋天的大别山,层林尽染。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黄站村,重建的陈海松故居刚刚完工。黄站村支部书记邓业启说,未来计划将故居打造成红色景点和烈士纪念设施,在故居内布置展厅,以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形式展示陈海松烈士的革命事迹,让年轻人铭记先烈,珍惜幸福,传承革命精神。   陈海松,1914...

印信百年 西泠不冷——访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9

人心齐(篆刻) 刘江 《人心齐》边款   印传东汉今犹在,社结西泠久且长。   在杭州西湖的孤山西麓,有一座已经百年的古建筑,牌匾上镌刻着“西泠印社”四个字。这里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山水之间的西泠印社犹如镶嵌在西湖的一颗...

书法、经典与能动的日常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9

  第一次看王振写字,是五年前。酒后,初冬的下午。印象中空气里有冬天的午后阳光。王振写得入神。沉醉中,有某些根于书法又溢出其外的东西。   渐失其实用功能的当代书法与日常生活的远离,是不得已的解放。由此而来的艺术上的纯粹和自由,更像是一种放逐。离开真实世界的具体关切的滋养,书法之美极易流于人为的做...

潘公凯:我不赞成“潘天寿学派”的提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7

  童中焘:如何正确理解潘天寿   ——潘公凯答学生问   问:不久前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了“浙东之光——馆藏甬籍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及研讨会,在研讨会中有专家提出了建立“潘天寿学派”的主张,并在美术报和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长文。此事也引起了一点争论。我们想听听潘先生的看法。   答:宁波的研讨...

鱼皮上“画”出十余载传承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6

  12月3日,张琳在哈尔滨轻工业学校讲授鱼皮画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是我国赫哲族传统手工艺术。作为这项技艺的黑龙江省级传承人,十余年来,张琳一直从事鱼皮画的研究和创作,并通过做推广、开讲座、办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上这一传统手工艺,将这项濒临失传的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孟浩然为何一生未入仕?散漫任性 情商不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春晓》是多么清新明快!但这位盛唐时期与王维并称的山水田园诗人,一生过得并不惬怀。少年英才的他,本有鸿鹄之志,曾写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想入朝为官、济世安民的意愿,可惜的是,终其一生,孟浩然只是一介布...

父子两代接力收藏整理文物赠予高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4

部分藏品展示 马芙蓉 摄   12月3日,武汉大学人文资深教授冯天瑜兄弟将一大批冯氏珍藏文物及艺术品捐赠给武汉大学,90多件藏品现场对外展出。   这些展品由冯天瑜与其兄冯天瑾所赠,主要包括冯氏两代人所收集的珍藏文物及艺术品,既有张大千的山水画作,也有欧阳中石的珍贵墨迹,还有冯氏父子与唐醉石等往...

于汗毛上刻字 微雕大师借微观世界展浩瀚中华文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3

图为:微雕大师朱次元。 受访者供图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核舟记》中细致描绘了一件“核舟”微雕工艺品,相信其精巧、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浙江湖州,微雕大师朱次元竟能在直径约0.03毫米的汗毛上进行雕刻,精美绝伦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

文学评论家杨扬:中国文脉犹如大江大河奔腾不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2

  20世纪80年代开始,路遥、贾平凹、韩少功、王安忆等一批作家,用一部部杰出作品给文坛以惊艳。作家们的聚焦重点,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与此同时,随着电影、电视等大众艺术门类热情加入,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的出现,使得莫言、苏童的小说,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均资料图片)制图:李洁 ...

李建臣:水上漂来的北京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01

  编者按:2018年11月18日,由新华书店总店和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联合创办的新华尚领阅读空间在石景山八角街正式启用。这是一个4000平米空间、24小时无人社区的现代化文化综合服务体,是京西的一个重量级文化服务空间。启用当天,“名家开讲”首场开放式讲座,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建臣老师演讲“水上漂...

文物修复师:“古籍在我们指间恢复生命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30

王斌用竹起子将背纸从墙上掀下来。   “呼——”随着轻轻的呼气,贴在墙上的背纸缓缓绷起。王斌直起腰,又用棕刷敲实了气口,一件修复作品的“上墙”工作就完成了。王斌是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从事古籍修复的10年间,这样的“上墙”工作她完成过成百上千遍。   午后的阳光柔柔地洒进来,照在一墙错落有致...

“梦语者”孙良:用画笔吐露心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9

  有着独特艺术家气质的孙良先生,一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创作,有评论家说他是“都市文化的梦游者”。近日,人民网书画频道“人民艺术沙龙”栏目邀请孙良做客,请他分享如何用“梦”来倾吐心声。   在访谈中,孙良谈到创作题材和风格时说:“我不认为一个画家一定要‘定’在哪里,他应该有能力触及到各个方面...

谢赫“六法”与骨法用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8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卫恒《四体书势》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

作家梁晓声:比起故事,我更想把历史感写出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7

《人世间》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梁晓声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核心作家之一,也是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一直秉持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情怀,使他的作品有极高的辨识度,从而在文学界和读者那里有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三卷本小说《人世间》是年近古稀的梁晓声最新完成...

历史记着孔飞将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6

  《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的是孔飞将军的传记,这本纪实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孔飞将军的女儿阿木兰。她于1944年出生于延安,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1974年到河北师范大学工作。从1981年起,她担任律师达三十多年。在做好教授、律师工作的同时,她在二十年前就致力于内蒙古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