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磅上新

来源:中国网   2023/01/11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此次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共有31家进行申请评定,另有62家申报立项。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第四批...

零的突破——辽上京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01/11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19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辽上京遗址位列其中,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了内蒙古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始建于公元918年,初名皇都,926年扩建,938年改称上京,为辽五京之首,...

《寻觅古如歌》:探寻蒙古族古典音乐“活化石”的古老传承

来源:中国网   2022/12/23

这是一片平沙莽莽的大漠,这是一曲悲怆空灵的古如歌,这是一群满怀热血的电影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寻觅古如歌》会让人见到想见的一切。 古如歌是蒙古长调最古老的形态,流传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河一带。“古如”蒙古语意为“国度”或“朝政”,古如歌源于宫廷,一般在盛大而隆重的仪式上表演,平时...

刻在木板上的“通辽故事”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12/23

版画,穿越千年,镌刻在中华艺术史斑斓的画卷之上,是刻刀与木板的深情告白。广袤无垠的科尔沁草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哲里木版画,这是通辽市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也是通辽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版画创作者用作品讴歌时代,赞美家乡。哲里木版画,已成为世界了解通辽市的一个新窗口。 蒋艳玲《旧貌换...

感触非遗文化 延续匠心传承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2022/11/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更是一个地方文脉的延续。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非遗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制作精美的马鞍、苍劲豪放的科尔沁潮尔史诗、节奏轻快的好来宝、浑然天成的蒙古文书法……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英雄故里城镇的美,也让“非...

海的尽头是草原:内蒙古精彩亮相进博会

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   2022/11/14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开幕。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成就展和人文交流活动展,全面宣传展示内蒙古开放新优势,让进博会展商和观众了解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

【“飞阅”中国】秋正浓时“画中游”

来源:新华网   2022/10/10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7.8万公顷,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北接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也是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森林。 每年9月到10月上旬是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的最佳游览季,树叶开始变色,整个山头五彩缤纷。 俯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观景...

满目丰收景 处处秋收忙:这幅浓墨重彩的秋日“丰”景,我收藏了

来源:中国网   2022/10/10

时值秋分,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科尔沁大地上满目丰收景、处处秋收忙,红彤彤的沙果、李子,绿油油的蔬菜、牧草,金灿灿的葵花、谷子,紫莹莹的葡萄、甘薯,更有棕色的榛子、褐色的蘑菇,为大地披上一身如霓虹般绚丽的七彩霞衣。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

红山·良渚文化文物展开展

来源:新华网   2022/09/09

导语:展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精品文物280余件。 8月25日,《玉·见文明——红山·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展览以玉器文物为主,展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精品文物280余件。 展览上展出的黄玉龙(摄影:新华网 徐红梅) 展览上展出的兽面纹玉琮(摄影:新华网 徐红梅) ...

“红色草原”,不止是有故事的草原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9/09

导语:在时间的缝隙中,在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甚至牺牲之下,曾经疮痍满目的神州大地不复硝烟滚滚。现在的中国,山河太平,国富民安。 近日,为传承草原地区红色基因、助推草原资源保护修复,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单。这12个红色草原,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