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中国国际时装周掀起草原时尚风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作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 马建荃 摄影报道      2019-10-29

蒙古族服饰元素浓郁。


       10月25日,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的第一天,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和传统服饰传承人走进艺术与时尚聚集的北京751艺术区,展示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的魅力,讲述传承的故事。摄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建荃  霍晓庆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民族服饰时尚秀。


        20时,由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携手蒙元素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草原绣梦·巾帼匠心——内蒙古布丝瑰&蒙元素民族服饰时尚秀”正式拉开帷幕。在悠扬的乐声中,蒙古族老额吉带着三个孙女,深情讲述蒙古族服饰的传承故事。随后,20名身着蒙古族传统部落服饰的模特款款走来,诉说着古老民族的文化魅力;保留了传统设计,只在结构和布料上稍加改动的服装别有一番风味;将蒙古族服装传统元素融入创新设计,既时尚美观又充满生活化;代表大地的黑色系列、代表天空的蓝色系列、代表初心的红色系列高端定制服装庄重优雅又不失时尚……






       120套服装,从传统到时尚的演变,激起观众极大的兴趣。“这场秀,展示出蒙古族元素时装的国际化水平,这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设计的理念特别好,让所有人把蒙古族文化穿在身上,就是最好的传承!”做时装、美妆行业的现场观众孟召春说。


       将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设计,推动民族服装服饰元素化、时尚化、生活化、产业化发展,是自治区妇联实施的“布丝瑰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该计划通过支持女性创办的民族服装服饰企业建立“布丝瑰基地”、举办品牌创建和技能提升培训、搭建交流合作和展示销售平台等措施,推动民族服装服饰元素化、时尚化、生活化,从而实现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妇女手工业者在这个领域创业就业、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布丝瑰基地”200多个,带动近1.6万名妇女就业,举办各类妇女手工艺培训班900多期,培训妇女约4.5万人,举办以妇女手工艺品为主的竞赛、展示、销售活动180多次,参与妇女约1.1万人。


       当晚,走上舞台的还有7名手工艺传承人和不少牧民模特。蒙元素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娜仁花激动地说,这是内蒙古本土蒙古族服装品牌第一次参加国际时装周,走上国际舞台。“蒙古族传统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通过‘布丝瑰行动计划’这个平台,推动我们走出来,实现蒙古族服装服饰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娜仁花说。


向观众致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蒙古族传统服饰。


        下一步,自治区妇联还将在产品创意设计、妇女技能培训、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民族元素设计引领——加工制作带动就业——线上线下销售增收——创新传承弘扬文化”的民族特色产业带动模式,将“布丝瑰行动计划”逐步拓展到能够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的其他领域,让更多妇女增收致富,实现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自然】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