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寻乐路上的追梦人!乌海人自己的古乐团!

来源:乌海日报 作者:      2018-06-06

  古乐是中华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记忆。在乌海市,就有一位有故事的古乐“发烧友”,他就是王士贤。王士贤不仅痴迷古乐和古乐器,还自掏腰包办起了春秋古乐团,带领着一干志同道合的“知音”,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走近排练中的春秋古乐团,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记者所见的是身着春秋风格黑红两色广袖深衣团员们的精彩演奏,所听的是钟鼓磬瑟,箫管琴笙。

  置身其中,仿佛领略到了上古音乐的幽远、汉乐的魅力、唐代宫廷乐的繁荣、宋朝杂剧的绝妙、明清歌舞的风骚。

 

  王士贤美术专业出身,整日与丹青为伴,本来和古代音乐并无交集。一次,王士贤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黑人在独奏埙,尽管镜头不长,但王士贤却对埙产生了兴趣。 2006年,王士贤陪同漆画大师王和举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有幸欣赏到了华夏古乐团的表演和真正的埙。“服饰华美,旋律震撼人心,绝对是天籁之音!”王士贤回忆说,“演出之外,平生第一次目睹编钟等古代乐器的风采。”

  爱上古乐,爱上埙

  正是这惊鸿般的初见,让王士贤爱上了古代音乐,也爱上了埙。王士贤说,河南之行后,他一心想着学吹埙,为此,走过一些弯路,还闹出了笑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吹好埙,有一件趁手的埙是必要条件。王士贤想到了利用陶艺课的机会自己烧制埙,结果由于技术不到位,画虎不成反类犬,埙烧成了四不像。有一次,王士贤听说银川市一个饭馆老板会吹埙,而且技艺不错,便决定拜师学艺,没想到被对方婉拒。好在,对方送给了王士贤两件埙。这下王士贤如获至宝,每天拿出来摆弄几下。可让王士贤困惑的是,无论他怎样用功,埙就是不听使唤,发出的声音很难听。后来的事实证明,饭馆老板送给王士贤的是有问题的埙。

 

  几番波折,让王士贤对埙的兴趣更浓。2010年,几经辗转,他联系上了中国制埙大师张荣华,并跟随张荣华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吹埙。“老先生德艺双馨,不仅答应来乌海教学,甚至不收学费,还送给了我两件质地精美的埙。”忆往事,王士贤难掩内心的激动。

  与埙牵手,和古代音乐结缘,王士贤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7年,时隔十余载,王士贤再次拜访华夏古乐团。该团团长霍锟支持王士贤组建古乐团,还亲自为他制定了组团方案。由此,王士贤开始着手筹备春秋古乐团,他派人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学习钟磬和瑟的演奏,并在今年3月亲自去了“编钟之乡”——湖北省随州市。在那里,王士贤又闻编钟之声,着实开了眼界,并在当地一家编钟厂家订购了一套。厂家负责人也是一位古乐爱好者,他不仅现场为王士贤演奏了编钟,还吹了一曲篪。“篪是中国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有七孔或八孔之说,最早用于宫廷雅乐。吹篪时,需要双手回握,以示尊敬。”王士贤介绍说。

  如今,王士贤的春秋古乐团已经初具规模,乐团拥有编钟、编磬、瑟、古琴、埙、阮、箫、笙、篪、建鼓等古乐器,有成员26名,大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同时,乐团可以演奏多个曲目,如《蝶飞花舞》《关山月》《关雎》《凤求凰》《水墨兰亭》等。尽管春秋古乐团有了一些眉目,且在花朝节演出中小试身手,但王士贤还是心存焦虑,那就是人才的匮乏。他表示说:“古乐这块,精通人才乏善可陈,不少人古琴与古筝分不清,将月琴和阮弄混。我们乐团同样面临这种情况,大家都是在学习中提高,磨合中进步。”不过,王士贤坚信,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古乐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广为天下知,他愿意做弘扬者。未来,我们相信,春秋古乐团可以真正惊艳亮相,在大众文艺舞台上“琴瑟和鸣”。

  原文链接: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06/05/012505402.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