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悠远之音古如歌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18-06-04

  古如歌传承人说,古如歌神奇之处就是传唱歌曲时必须言传身教。识谱的人,即使严格按照谱子来唱,也唱不出古如歌的独特韵味,演唱的细微之处也无法用琴键来表现。

 

  杭锦旗古如歌演唱者大家庭。

  春风骀荡看文化

  古如歌,也称古如都,是蒙古族保存完整的宫廷歌曲,已有800余年历史。古如歌集中体现了蒙元时期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一般在隆重而盛大的庆典和民俗仪式上演唱。众歌者着盛装,或站立或端坐,以“三首正歌”起唱,无伴奏。每首歌的演唱都不能戛然而止,必须一气呵成。

  杭锦旗是古如歌的重要流传地,被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称号,杭锦旗古如歌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走进草原,凝听古如歌优美独特的旋律、舒缓自然的节奏、细腻独到的演唱。——编者

 

  门肯巴雅尔一家演唱古如歌。

  “那匹小骏马不走多好啊,东梁后面是它饮水的地方,东湾的柴达木是它的草场……”“珠宝的贵贱源于质地,为民的官吏就是国家的栋梁……”在杭锦旗古如歌音乐博物馆音乐体验区,带上耳机静静聆听在杭锦草原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艺术——古如歌,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湛蓝的天空下回荡着亘古悠远的歌声。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历史悠久,曾为历代“骑射之地、游牧之所”,这里孕育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其中杭锦旗古如歌展现了蒙元时期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3 位老人均为杭锦旗古如歌传承人,阿木古楞(中)已到期颐之年。

  古老的宫廷无伴奏演唱在草原流传

  “古如,蒙古语意为‘国度’或‘朝政’。古如歌是以祝福、赞美、说教为主的无伴奏长调歌曲,其旋律优美独特,节奏舒缓自由,演唱细腻独到,风格高贵典雅、博大肃穆。”现年71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杭锦旗古如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古日巴斯尔介绍说。

  在锡尼镇古日巴斯尔的家中,他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原汁原味的古如歌歌曲《两匹骏马》,他那苍凉、独特、悠远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让人内心颤动。他说:“古如歌属于长调体裁,歌词内容主要歌颂朝政、先祖、父母、草原、骏马及美好事物。古如歌演唱的场合要求严格,一般在隆重而盛大的庆典仪式上演唱,不能随便吟唱和随意啍唱,要以‘三首正歌’起唱后方可继续演唱,主题严肃,内容正统。”

  据古日巴斯尔介绍,古如歌在《蒙古秘史》中有记载。古如歌从蒙元时期的宫廷里顽强地生存下来,是蒙古族保存完整的宫廷歌曲。新中国成立前,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锦旗)王爷府拥有乐队以及传唱古如歌的艺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杭锦旗北部发现了许多古如歌传唱者,他们口口相传,使古如歌百余首曲目流传至今。

  在古日巴斯尔的故乡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锡尼其日格嘎查,年岁大的牧民几乎都会唱几首古如歌。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唱古如歌,《白鬃马》的旋律陪伴他长大。后来他到杭锦旗乌兰牧骑工作,从此与音乐朝夕相伴。一次,他在杭锦旗北部牧区演出,看到古如歌演唱者多为古稀老人,古如歌濒临失传。他决心抢救整理古如歌曲目,尽自己所能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传统音乐,于是他走家串户,想方设法搜集曲目,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录音。古日巴斯尔回忆道:“当时共有40多位牧民演唱,我负责记录词谱,不分昼夜连录4天,并制成录音带,将许多珍贵的古如歌曲目存留下来。”后来,他又组织了一次录音,录制了近50首古如歌曲目。

  古日巴斯尔退休后,把以前的录音带刻成4张光盘,又将多年搜集的近百首曲目集成《鄂尔多斯古如歌》一书。2009年,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成立,古日巴斯尔担任协会会长。“我们为保护和传承古如歌而努力着。我希望更多的人听古如歌、唱古如歌、了解古如歌,让古如歌永远流传下去。”年过古稀的古日巴斯尔依然精神矍铄,他要继续发挥余热,不懈传承古如歌之神韵。

  杭锦旗古如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锦旗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称号。目前,杭锦旗共有8名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旗级非遗项目古如歌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8岁的诺日吉玛便是其中一位,她说:“古如歌有个神奇之处,就是必须言传身教。识谱的人,即使严格按照谱子来唱,也唱不出古如歌的味道来,演唱的细节也无法用琴键来表现,弹奏出来韵味全无。因此传承难度大,真正会唱古如歌的人非常少。”据了解,目前杭锦旗只有300余人会唱古如歌,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

  百岁老人阿木古楞出生于杭锦旗沙日召的古如歌演唱世家,他和4个弟弟妹妹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热爱古如歌演唱。他从10岁开始学唱《汗莫尼巅》《高高的吉米梁》等,逐渐掌握了古如歌演唱的节奏、技巧和风格。2006年以来,他和妹妹敖特更吉雅经常向古如歌爱好者传授演唱的独特技巧,还参加了《杭锦古如歌》专辑的录音。虽然他已到期颐之年,还在潜心研究古如歌的演唱精髓,为古如歌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欣赏了门肯巴雅尔一家人的古如歌演唱。门肯巴雅尔现年47岁,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十几岁时便开始唱古如歌。如今,他的媳妇和儿子也会唱很多首古如歌曲目。他是杭锦旗沙日召古如歌组合的成员,该组合26名成员都是当地牧民。他说:“在蒙古族传统婚礼以及庆典、民俗礼仪活动中,牧民古如歌组合的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我国,学术界曾一度认为,随着宫廷、王府的消失,古如歌已经消亡。但是古如歌在杭锦旗流传,成为原生态的杭锦婚礼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盛大隆重的民俗仪式“乃日”上也有演唱。《两匹骏马》《歌唱家乡》《绵羊白的房子》《上都河》《桑杰道尔吉》……一首首歌颂英雄、赞美家乡、感恩父母等的悠长歌曲,从古代唱到今天,但古如歌独有的演唱风格从未改变。

 

  国家级非遗项目杭锦旗古如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古日巴斯尔(前排中)等人在演唱古如歌,他也是《三首正歌》演唱者。

  让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绽放光华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这一优秀、古老的民族文化,为了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光华,杭锦旗从1979年开始抢救性挖掘、整理古如歌,成立了杭锦旗蒙古族中学等5个传承基地。杭锦旗通过政府支持、传承人主导、高校合作、主题研讨、群众参与等形式,积极推进古如歌的传承与发展。2008年,杭锦旗古如歌被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列为学院科研教学内容。为了“活态”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杭锦旗开设古如歌培训班,举办古如歌大赛,编写古如歌培训教材,邀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有关专家及古如歌传唱人进行古如歌讲座。抢救性录制了《杭锦古如歌》,共收录84首古如歌歌曲。还对98首古如歌经典曲目进行五线谱、简谱及歌词记录。出版的《鄂尔多斯民歌集成(第四)——杭锦古如都》,已编入《鄂尔多斯文化丛书》。召开古如歌研讨会,研讨会论文集亦出版发行。

  杭锦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进一步保护、创新、发展古如歌,使其在原汁原味传承发展、尤其在保留其古老风格和韵味的同时,亦与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文化相融合。

  古如歌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9年7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5位专家学者来杭锦旗对古如歌进行了专题调研。蒙古国学者乐·呼日勒巴特尔、乐·额尔定其木格与我国的专家学者多次交流古如歌演唱技艺。2016年,杭锦旗古如歌传承人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向中外观众展现了古如歌的独特魅力。

 

  古如歌曲目手稿资料。

  “古如歌的价值不仅体现于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学,而且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蒙古族艺术的奇葩。”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教师其木格说。

  “2016年9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重新改造原杭锦旗礼堂,于2017年5月正式建成杭锦旗古如歌音乐博物馆,为揭开古如歌的神秘面纱搭建了新的平台。”古如歌音乐博物馆讲解员脑民塔娜介绍说。该博物馆主要由展厅和演出大厅两部分组成。展厅内陈列着民族乐器、古如歌传承保护的实物资料等,对古如歌的起源、演变发展、特点、传承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并设有3处古如歌音乐体验区,放置10台触摸式电子显示屏,供参观者聆听和欣赏古如歌。古如歌演出大厅可容纳151人观看演出。来自鄂托克旗乌兰镇的莎茹拉在参观古如歌音乐博物馆后感慨道:“以前我只听说过古如歌,对古如歌不了解,今天在博物馆听了几首古如歌歌曲,颇为震撼,建这个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过段时间,我还要带着家人来参观。”

  古如歌,蒙古族在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在游牧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在牧人的毡房中传唱,愿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稿图片均由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提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邓玉霞)

  原文链接:http://jswm.nmgnews.com.cn/system/2018/05/31/012502931.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