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草原文化的华彩乐章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17-07-11

 

  1978年,巴彦淖尔歌舞团演出舞蹈《周总理到包钢》。

 

  1979年,内蒙古艺术学校马头琴专业的学生在老师敖特根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1980年,内蒙古艺术学校舞蹈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梁素茹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功训练。

 

  1988年5月,呼和浩特市举办了青年文化艺术节,进行座谈与交流,书法家挥毫泼墨,精湛技艺博得阵阵掌声。

 

  1965年3月,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在春节前带着乐器深入牧区,为牧民演出,一起歌唱,欢度佳节。

 

  1956年,内蒙古歌舞团在张家口排练鄂伦春舞蹈。

 

  1972年,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深入部队演出。

 

  1996年12月,第三届呼和浩特市新闻工作者中国象棋赛开赛。

 

  2016年6月,“舞悦星光—内蒙古自治区舞蹈表演拔尖人才专场演出”在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

 

  2017年,呼和浩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剪纸传承人崔霞教授同学们剪纸技艺。

 

  2000年8月,“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包头市,献上精彩的演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2012年6月,呼和浩特市市民从写有庆祝“第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大型广告牌前走过。

  70华诞,70历程,美丽的草原喜庆祥和,人们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喜悦。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以来,草原文化深入人心,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嘱托——“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守望相助,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图片为内蒙古日报社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天边】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